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最后注入北冰洋,是俄罗斯第三大河,长度为3700千米,流域面积达到26万平方千米,石羊河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全长250千米,流域面积4.16万平方千米,为甘肃第三大河。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以引起社会各界、国务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面启动,数据与事实证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正初见成效,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
(1)简述鄂毕河和石羊河的汛期特征及补给水原的异同。
(2)分析鄂毕河中下游地区大片沼泽的成因。
(3)从水资源的角度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治理措施。
(4)有人建议新西伯利亚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答案】
(1)

相同点:两河流均有夏讯,均有冰雪融水补给;

不同点:鄂毕河有春汛和夏讯两次汛期,春汛来自于季节性及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夏讯来自于雨水补给;石羊河主要是夏讯,出现在7—9月份,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

河流注入北冰洋,有凌汛现象,会造成下游泛滥;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冻土层,地表水不宜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

措施: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和保护水源涵养林;实施跨流域调水;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4)

赞同: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不赞同:该地经济落后,资金短缺,市场狭小;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生态脆弱


【解析】该题是以鄂毕河和石羊河流域为背景材料,对比分析两河流流域汛期、水源补给的特点,沼泽形成的成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的能力,分析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治理措施和是否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考查学生论证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读图和文字材料,可知鄂毕河位于高纬度的俄罗斯境内,发源于阿尔泰山,河流自南向北流,最后流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石羊河发源祁连山,流入内蒙古境内,属于内流河。因而两河流均有冰雪融水补给,均有夏汛,鄂毕河由于还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还有春汛。(2)沼泽的形成主要从降水、蒸发、下渗、排水和洪涝等方面分析。鄂毕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会有凌汛现象,从而造成下游泛滥,同时其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在加上地下冻土层,地表水不宜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所以在鄂毕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大片沼泽。(3)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由于水资源不足,导致环境恶化,所以采取的治理措施主要从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进行分析。(4)该问为开放性试题,赞同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这从发展石油加工业对区域经济、收入、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产生有利影响来回答。不赞同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则从资金、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交通和生态等方面条件不足,不足以支撑大力发展石油加工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古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此回答题。

从地理学角度看,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D. 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台湾多地震,主要是由于台湾位于( )交界处,地壳活跃。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总和生育率是按照某一年度的妇女生育水平,计算每个妇女度过其整个生育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下图表示1950~1996年我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哪些生育方面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差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基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热量、水源 B. 光热、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2关于甲、乙两地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现象 B. 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丰富

C. 乙地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 D. 乙地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建国以来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50~80年代中期,我国主要人口迁出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人口向内蒙古和新疆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迁移对该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其迁移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这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东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亚居民约占世界人口的1/2

B.朝鲜和韩国都是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

C.蒙古以畜牧业为主,是东亚唯一的内陆国

D.内陆与沿海经济差别不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契丹族是发源于辽河的游牧民族,唐朝中期时有人口七八十万。《辽史》记载,唐后期中原混战,“民不堪言,多逃亡依阿保机为主”,阿保机对逃亡及征战中所俘获的汉人,“命其建城而居,分地耕种”,契丹国逐渐形成“城郭相望,田野益辟”的景象。到1005年人口增至340多万。

材料二:2005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材料三:2005年我国部分省区(下图)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对契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200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3)据表中资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高低高”模式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数字),按目前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达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处于该阶段。

(3)图中①②③④阶段中人口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