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降低。京津冀地区大致可分为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一部分)、燕山和太行山、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河北平原南界黄河,北至燕山,西邻太行山,东濒渤海,面积约为15万km2。河北平原主要由黄河和海河等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由100 m左右降低到渤海沿岸的3 m左右,洼地和泊淀面积宽广。下图为1961~2011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线(mm)分布图。
(1)简述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图中甲、乙、丙三地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3)说明图示地形特征对河北平原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东部降水量大于西部(东南多,西北少);平原地区普遍高于坝上地区,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燕山东南侧,最小值出现在坝上高原的西北侧。
(2)乙>丙>甲。原因:甲地位于坝上高原,距海远,同时受燕山山脉的阻挡,受夏季风影响弱,降水量少;乙地距海近,且地处燕山东南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丙地地处河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较少。
(3)河北平原西侧和北侧为山地地形,有利于抬升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增加平原地区的湿度;河流发育且携带泥沙,提高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阻挡西部和北部地区冬季风,减小风沙低温,冻害带来的危害。
【解析】
本大题以京津冀地区为背景,以京津冀地区的地形和降水分布为信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降水量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小比较及成因分析、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1)题,图中显示,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有的地区达700mm以上,有的地区仅350mm以下,说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图中显示,以北京为界,东部降水多在550mm以上,而西部降水量多在500mm以下,说明东部降水量大于西部;图中显示,以天津为代表的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大,而坝上高原地区降水量稀少;受地形对夏季风的抬升作用,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图中乙处降水量最大值,该地位于燕山东南侧,图中甲处降水量最少,该地位于坝上高原的西北侧。
第(2)题,图中显示,甲地降水量低于350mm,乙地降水量高于700mm,丙地降水量低500mm,三地降水量由大到小是乙、丙、甲。三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应从离海洋远近、夏季季影响强弱、地形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坝上高原,距离海洋较远,空气中水汽较少;甲地位于燕山和太行山北侧和西侧,山脉对夏季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受夏季风影响弱,降水量少。图中显示,乙地距离渤海近,水汽充足;图中显示,乙地位于燕山东南侧,该地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容易成云致雨,降水量丰富;图中显示,丙地地处河北平原,离海洋距离居中,且地势平坦,地形对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居中。
第(3)题,图示地形特征对河北平原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地形对降水、土壤、风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图文显示,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利于抬升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增加平原地区的降水和湿度;图中显示,当地的河流主要发源于西部和北部山地高原,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给当地平原带来大量泥沙,提高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平原西部和北部的山脉对来自沙源区的冬季风具有阻挡作用,从而减少冻害和风沙危害。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日四地的昼夜长短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图中有一地位于南半球,这一地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2】若甲地位于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上,乙地位于东西半球 分界线上,当甲地日出时,可能乙地的地方时是( )
A.4时40分B.8时40分
C.16时40分D.21时4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河流以春汛为主,乙区域河流以夏汛为主
C.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3】
A. 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1d”行星体积约为地球的3倍,质量约为地球的8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下图为“格利泽581d”行星与其中心天体运动关系的假想图,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行星上各地全年昼夜等长B.该行星上看中心天体东升西落
C.此日后P地昼渐长夜渐短D.地方时换算满足“东加西减”法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真探—迷失百慕大海域》中描述了探险家迈克和露丝夫妻在海洋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求生的经历。左图为迈克制作的简易集水装置,右图为某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2】据图3推断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是( )
A. 日出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 )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2】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1月以来,吉林省少雨雪,几乎无积雪覆盖,且出现最暖1月。全省平均气温为-11.3℃,较常年高4.3℃,居历史同期高温第1位。下表为2019年1月吉林省各州市平均气温、距常年平均值及高温排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表可知
A. 1月份各市州气温最低值出现在白山-13.2℃
B. 吉林省各市州平均气温较常年低3.0~5.2℃
C. 长春、松原、白城、四平、延边突破历史同期高温极值
D. 吉林市平均气温为-11.8℃,在各州、市中距平均值最高,居历史同期高温的第1位
【2】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吉林省某些地区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不断加剧,原因可能是
A. 蒸腾加剧B. 低温更低C. 太阳辐射减弱D. 降雪减少、雪期推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天山南麓区域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泊西侧、西南侧有若干独立分布的小湖 泊,称为小湖区。博斯腾湖年均潜在蒸发量可以达到1800毫米.而年均降水量则不足100毫米.因此湖水 本身的盐度平衡主要受河流和气候影响来维持。1958年.博斯腾湖湖水的盐度只有0.39克/升.但随后由 于M河流域农田面积(焉耆盆地是博斯腾湖流域的最重要农耕区.也是新疆主要的芦苇产区。)的不断扩 大.部分河水被引至灌区用于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又随着河流排入博斯腾湖,这座淡水湖的盐度迅速增高. 最高达到接近2克/升.变成了微咸水湖。2000年以后博斯腾湖流域开始向N河调水以满足N河流域农业 灌溉需求并对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2000—2011年共计输水12次)。下图为博斯腾湖流域示意图。
(1)指出M、N两河中流入博斯腾湖的河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20世纪50—70年代,伴随焉耆盆地大规模开发.博斯腾湖湖水出现咸化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3)20世纪80年代,博斯腾湖水位上升.引起M河湖口处的土地盐碱化加剧。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4)近几年来,博斯腾湖流域经过不断治理,博斯腾湖的水位回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人说,这对焉耆盆 地的绿洲是有益的。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一)大潮和小潮图、图(二)月相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洋流、_______三种。
(2)潮汐是海水在_____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3)图①中,A点出现大潮的条件是____,出现大潮的农历日期可能为_______,此时的月相为_________。图②中,A点出现小潮的条件是_____,出现小潮时所见月相可能为图(二)中的_____(填字母),此时的农历日期为_____________。
(4)我国沿海某地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几次 (______)
A.二次B.一次C.四次D.三次
(5)下图所示月相,是观测者在何时观测到的(________)
A.黄昏B.黎明C.子夜D.正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