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下列关于此演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电灯的高低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B. 图示中P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为0
C. 实验中用电灯,与太阳光线不同,地球仪上的夜半球大于昼半球
D. 可以观察不同日期的范围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大陆海岸附近地区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处,________处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通常用______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______处可能分布着锰结核。如果图中海域为北太平洋,则该图中大陆部分为________板块,该板块西部属于______火山地震带。
(2)《联合国海洋公约法》规定:沿海国对A处拥有________权;沿海国管辖海域可外延至B处,作为该国的______,享有勘探、开发、_____、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下图为“京津冀产业特征及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能表示高技术工业产品输出方向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有利于加快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的措施有 ( )
①完善城市等级体系②加快城际交通的建设③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促进产业向核心城市集聚 ⑤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
某城市拟新建钢铁厂、造纸厂、自来水厂及服装厂,请在图中选择各自合理的厂址。
(1)在①处建 厂,理由是 。
(2)在②处建 厂,理由是 。
(3)在③处建 厂,理由是 。
(4)在④处建 厂,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气象组织2017年10月30号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平均浓度达到了近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下图示意近30年来CH4(一种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变化。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符合图示CH4浓度时空分布特点的是
A. CH4浓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 CH4浓度南半球低于北半球
C. 1985一2000年CH4浓度变化较小 D. 2000~2010年CH4浓度增长加快
【2】温室气体可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能强烈吸收
A. 太阳辐射的可见光 B. 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 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油轮在①处搁浅,造成7 000吨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导致大量鱼类死亡。
材料二 南非两个岛的近20万只非洲企鹅因沾上被油轮泄漏的石油而面临生命危险。
(1)材料中所说的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驶向主要消费地的两条石油运输线上,这个石油供应地是________。
(2)由石油供应地A向东经过①处附近的_______海峡,运送的石油主要供应________和_______。
(3)如果石油泄漏事故1月发生在印度半岛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将向偏________方向漂流。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原因是______。
(4)从图中可知,石油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______和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罗讷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每年注入地中海的水量占注入地中海河水总量的1/6以上,但是全流域性的大洪水并不多见。从1880年开始,瑞士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在上游山地建造了多座高海拔水库,在夏季蓄积高水位。下图示意罗讷河水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罗讷河全流域性大洪水并不多见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湖泊和沼泽的调蓄作用 B.不同河段汛期时间不同
C.水库的修建,调节径流 D.流域降水较少,年际变率小
【2】瑞士建造多座高海拔水库,使罗讷河
A.水力资源更为丰富 B.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C.冬季中、下游径流量增加 D.夏季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