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图示意1980-2010年长江源区段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0-2010年,长江源区段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
A.耕地B.草地C.水域D.裸地
【2】1990-2010年,长江源区段水域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数量不断增长B.灌溉农业面积扩大
C.裸地面积扩大D.水资源的保护
【3】长江源区段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会导致( )
A.水土流失程度加剧B.所有物种数量锐减
C.粮食产量大幅下降D.草地超载现象严重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
据图分析,1980-2010年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耕地基本没变,草地在变化幅度约为20km2,水域变化幅度为-200~-250 km2,裸地变化幅度约为200km2,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水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
1990-2010年长江源区段水域面积先减少再增加。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会增加对淡水资源的利用量,从而使水域面积减少,且这是水域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A错误;人类开发水资源时会导致水域面积减少,保护水资源时会导致水域面积增加,这是直接原因,D正确。长江源区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且灌溉农业会使水域面积持续减少,B错误。裸地面积扩大会导致水域面积减少,C错误。故选D。
【3】
由图可知,长江源区耕地、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增加,而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土地失去植被保护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会减少,但不是所有生物数量都会减少;耕地面积增加会使粮食产量增加;由图可知,草地面积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不能判断是否有超载现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解题要注意图中各时间段划分及其面积变化,否则易出错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显示的是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右图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模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 山峰多冰川 B. 昼夜温差大 C. 草原面积广 D. 高原光照强
【2】【2】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
A. ②强④弱 B. ①弱③强 C. ①强②弱 D. ③弱④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目前,生态浮床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生态浮床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质修复的技术。下图示意生态浮床构造。
简述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床还有哪些生态功能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地形剖面(沿30°N)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该大洲地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平均海拔最高 B. 以平原为主 C. 甲地为华北平原 D. 地形类型多样
【2】【2】若乙正处于两大洲分界线,则乙为 ( )
A. 霍尔木兹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苏伊士运河
【3】【3】图中阿拉伯半岛河流极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蒸发大 B.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全年降水少
C. 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高温少雨 D.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伏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推断,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A.5、 6月B.7、8月C.8、9月D.9、10月
【2】与其它时间相比较,该区域7月、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雨量大
②雨量小
③蒸发(蒸腾)量大
④下渗漏失量大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如果在该区域过度恢复植被,会造成
A.表层土壤干化B.降水量增大C.径流量增大D.下渗量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天气网有关武汉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可知,该日可能的时间是
A.春分(3月21日)B.清明(4月5日)C.秋分(9月23日)D.元旦(1月1日)
【2】此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南移C.南半球,向北移D.南半球,向南移
【3】今日武汉日出之时,伦敦的时刻为
A.1月1日14:10B.4月4日14:10C.12月31日14:10D.12月31日22: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多公里。每年大钦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多天。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滩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每年的6-8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解释大钦岛每年大风日数多的自然原因。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坦沙滩相比,分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
A. 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B. 劳动力、资本、能源、技术
C. 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D. 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2】目前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 能源密集型B. 劳动力密集型
C. 资本密集型D. 技术密集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