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某流域的某一水文站,在2017年7月18日至20日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降雨停止多少小时后,水文站附近开始出现河水泛滥现象
A. 9 B. 18 C. 27 D. 36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洪峰点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那种现象
A. 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 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C. 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 D. 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规律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秦汉至今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几个气节
A. 8个 B. 5个 C. 7个 D. 4个
【2】40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A.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当地降水增加
C.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 当地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四川、责州和重庆三省市交会处有面积超过1300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群,其形态与华南湿润区和西北干旱区的丹霞地貌截然不同,其岩图平面闭合度200-300度,直径50-1000米,高度10-400米,四周红色砂岩壁立,后壁有瀑布悬挂,底部有倒石堆或深潭,它就是环崖丹霞,有学者根据环崖丹霞的特点形象地将之命名为“红圈子”,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关于环崖丹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形成环崖丹霞地貌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B. 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环崖丹霞地貌
C. 环崖丹霞地貌分布区的气候较为湿热
D. 环崖丹霞地貌的岩性较为坚硬
【2】【2】若将“环崖丹霞”开发为旅游资源,其主要体现的旅游价值是
①美学价值 ②科研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 ④经济价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问题。
【1】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 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 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
A. 南粮北运 B. 北粮南运
C. 东粮西运 D. 各地自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
【1】该地区可能位于( )
A. 江汉平原 B. 松嫩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成都平原
【2】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 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 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所示为日本西部某地传统民居——一合掌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图乙为该地形图。该传统建筑屋顶的芦苇草每三四十年得更换一次,每次约需要200人一起花上两天时间,全村平均每年有2-3座要换屋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屋顶呈60°倾斜,屋顶所铺的芦苇草厚度有七八十厘米,这种结构是为了适应该地
A. 炎热多雨的气候
B. 台风较多的气候
C. 寒冷多雪的气候
D. 温和多雨
【2】屋脊的走向决定屋顶的走向。该地大部分建筑屋脊呈南北方向延伸,影响屋脊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量 B. 气温 C. 风向 D. 光照
【3】当地村民在更换屋顶芦苇草时遇到的问题一般不包括
A. 劳动力不足 B. 劳动力老龄化 C. 传统技艺失传 D. 芦苇资源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环境保护
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表(单位:km)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织的地方。读特克斯县城道路网及河流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题1)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乌孙国。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 )
A. 北依山地,森林茂密 B. 河谷平坦,利于筑城
C. 沿河设城,水运便利 D. 背山面河,风景优美
【2】(小题2)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 )
A. 地形平坦开阔,街道平直 B. 河流远离,未穿城区
C. 道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 D. 过境干道,绕城边缘
【3】(小题3)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
A. 深受皇家文化影响 B. 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
C. 缺乏易经文化传播 D. 市区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牧交错带是农、牧交汇的过渡地带,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陇西地区、银川和河套平原全部置于秦的版图之内,设置郡县,鼓励屯垦,以戍边屯垦和移民富边的形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农垦种植业活动,农牧界线向西北方向大大推进。到两汉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为缓解人口压力,继续推行“移民富边”政策,农垦达到高潮,农牧界线曾一度北移到阴山以北。东汉后期,由于停止移民屯垦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农牧界线曾向南推移,使草原和森林植被有所恢复,牧区范围有所扩大。唐宋时期统治者为巩固边防、充实国库和边防屯田自给,推行“军垦和民垦”,奖励耕垦,在唐代中叶以后农牧地区分界线又向北推移。两宋以至元代,本区移民数量和开垦规模都较小,农牧界线大体在今陕北与内蒙古之间。明代为设防固守边疆,组织军士和平民屯田,进行大规模屯垦,清代人口剧增,迫于人口压力,允许人民到内蒙地区自由垦殖,农田又发展到阴山以北。
——苏志珠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之探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学者曾说:“气候与莫高窟息息相关,它使洞窟内的泥塑、壁画得以保存千年,但同时也在一点点剥蚀着它们。”
(2)说明当地气候对莫高窟文物保护的影响。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莫高窟旅游模式因此发生变化。
开放前:游客最多实地参观10个洞窟(用时120分钟)
开放后:网络预约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球幕电影,参观8个有代表性
的“数字洞窟”实地参观7个洞窟返回数字展示中心休息、购物(用时150-180分钟,其中实地洞窟内参观时间75分钟)
(3)简述数字展示中心的开放对莫高窟景区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