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地区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信息,描述A地形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1“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图2“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EF表示晨昏线的是 , 表示地轴的是 .
(2)图1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时,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图1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日期是 . 图1所示日期过后一个月内,北京白昼变 , 且昼夜.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选择填空).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上有南北回归线
C.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D.地球上存在季节更替
(5)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与图2所示相同的是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右图为非洲某区域图,左图为右图中乙国的放大图。
材料二 近年来,图中乙国主动与中国积极合作,引进推广中国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在其北部地区种植高产水稻,以提高稻米产量,减少粮食进口,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1)比较图中P、Q两段河流流量的差异,并从气候方面分析原因。
(2)评价在乙国北部地区推广水稻种植的条件。
(3)描述乙国(左图)城市分布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图为某区域模式图,乙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划,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当地地理事物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宁夏平原—梯田层层稻花香 B. ②—华北平原—黄土满山种高粱
C. ③—内蒙古高原—草原茫茫牧牛羊 D. ⑤—东南丘陵—山歌阵阵采茶忙
【2】乙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划大致位于甲图中的那个区域()
A. ①区 B. ②区 C. ④区 D. ⑥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沿线路Ⅰ、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 温带草原
【2】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A. I线路 B. Ⅱ线路 C. Ⅲ线路 D. Ⅳ线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色金属矿物是岩浆在冷却过程中矿物富集形成的。下图所示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品质优、埋藏浅、分布广泛。该国大量出口铜矿石,开采铜矿需要用大量水来控制粉尘,铜矿经济给本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很多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铜矿资源埋藏浅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流水侵蚀作用强 B. 岩浆侵入接近地表
C. 地势高,沉积土层薄 D. 火山喷发作用强烈
【2】与乙区相比,甲区铜矿开采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资源
C. 技术 D. 交通
【3】出口铜矿石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
①有利于扩大就业 ②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③减少环境治理的费用 ④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45万 |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25万 |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 30万 |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 35万 |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材料一 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 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
(1)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
(2)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它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土壤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