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2014年11月11日20时至11月12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时段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最高的地区是( )
A. 桂东 B. 粤西
C. 琼东 D. 湘南
【2】【2】该时段图示地区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天气可能是( )
A. 强降水天气 B. 大风天气
C. 干旱少雨天气 D. 低温天气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表示
A. 土地盐渍化 B. 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 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2】导致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6月25日,在日出前可以看到金星与月亮相依相伴,即“金星合月”现象。读太阳系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人们叫它“启明星”;而在黄昏时分,西方余晖中有时会出现一颗非常明亮的“昏星”,人们叫它“长庚星”;这两颗星其实都指金星。图中被人们称作“启明星”的是
A. a B. b C. c D. d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下列有关其特殊性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和体积小 B. 温度条件比d行星好
C. 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D.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表所示。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该数据反映我国
A. 人口增长加快 B. 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D. 劳动力仍较充足
【2】甲省区最可能是
A. 广西 B. 广东 C. 河南 D. 江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资料一、二、三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四季分配示意图
【资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资料三】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1)根据资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2)根据资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3)资料二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明显比其它月份的大,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的关系,结合资料三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上述气候特点与哪种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冬至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7:33,日落时间为:16:53,某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为:7:02,日落时间为:17:05,该地位于北京的()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 )
A. 常绿硬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草原 D. 热带季雨林
【2】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 )
A. 热带范围明显扩大
B. 森林分布范围更广
C. 降水丰富,气候更湿润
D. 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
【3】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在出山口处形成扇形堆积体——冲积扇。冲积扇在平面上呈扇形,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扇顶伸向谷口;在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面左图为干旱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右图为湿润地区冲积扇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干旱区冲积扇形态较湿润区冲积扇形态显著的原因是
A. 干旱区人类活动少、开发少 B. 干旱区流水作用弱
C. 湿润区河流落差小 D. 湿润区冲积扇面积小
【2】干旱区绿洲易出现在
A. 冲积扇扇缘 B. 冲积扇扇中 C. 冲积扇扇顶 D. 山谷中
【3】横断山冲积扇易发生
A. 渍涝 B. 台风灾害 C. 旱灾 D. 泥石流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2017年4月11日8时“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产生该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 反气旋 B. 气旋 C. 暖锋 D. 冷锋
【2】该日:
A. 甲地比丙地昼夜温差大 B. 乙丁两地为偏南风
C. 丙地比丁地风力强度大 D. 甲乙两地大风降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