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 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 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 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 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 由亚洲迁往欧洲 B. 由非洲迁往欧洲
C. 由北美迁往欧洲 D. 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的基础黄土高原形成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重庆武隆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堪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态完美,可通过二王洞直达天坑底部,世界罕见。下图为天坑局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地区( )
A.该地区经历过地壳抬升B.箐口天坑深度可达500米以上
C.二王洞长约300米D.岩层受内力断裂下陷形成天坑
【2】图中所示地区的水循环环节特点为( )
A.全年降水丰富且均匀B.地表径流形成明显的春汛
C.蒸发旺盛、下渗缓慢D.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3】下列与武隆天坑群成因类似的景观为( )
A.云南石林B.黄山怪石C.庐山飞来石D.新疆蘑菇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部分地区图,下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①②两地季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地1月盛行西北季风,7月盛行东南季风
B. ②地夏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②地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 ①地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②地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2】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 ①地高温多雨 B. ②地寒冷干燥 C. 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 为1月份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0年第一期主题是“海”辽宁,丰富的内容吸引着读者,如渤海海冰藏着一条新黄河的淡水,海水盐度越高,水体越深,越不易结冰;营口曾经的“东北第一港”,如今面临大连这个巨无霸近邻的压力;辽宁是低调的海鲜大省,从遥感图片上可以看到,“虾圈”“海参圈”等围堰养殖场几乎遍布了整个辽东半岛的滩涂海岸。
材料二 下图为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
(1)盛冰期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有______________,分析渤海易结冰的原因。
(2)从海岸带类型的角度,说明制约营口港发展的自然条件。
(3)围堰养殖规模过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阐述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
A. 成都、乌鲁木齐 B. 拉萨、重庆
C. 石家庄、西安 D. 包头、杭州
【2】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气候湿润 B. 大气透明度差
C. 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增强B.b增强
C.c减弱D.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流量趋平稳B.侵蚀加剧
C.含沙量增加D.流速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同学调查了自己所居住区域的发展历史,并绘制了示意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该地( )
A.I时期,农业生产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B.II时期,建设纺织厂促进了当地人口和经济增长
C.III时期,商务办公用地出现是城镇化起步的标志
D.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主要受到耕地面积的影响
【2】从II时期到III时期的发展( )
A.第二产业的规模逐渐扩大B.变化主要受文化因素影响
C.是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D.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农业用地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D.商业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梯田文化,下图示意中国四处有名的梯田景观,其中石堰梯田是由山石修葺而成的梯田。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梯田景观面积不断缩减。
读图完成问题。
【1】与Ⅰ、Ⅱ梯田相比,Ⅲ梯田的水土特点表现为
A.土多水少B.土多水多C.土少水多D.土少水少
【2】清康熙、乾隆年间,IV处梯田快速扩展,体现了当时该地
A.生态破坏B.环境污染C.能源匮乏D.人多地少
【3】自1990年以来,石堰梯田面积持续减小,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
A.草地B.林地C.荒地D.建筑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