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屿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山脉

A.西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东侧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西侧河流无结冰期,东侧河流有结冰期

C.西侧河流水流普遍较东侧河流急

D.西侧河流流域面积普遍较东侧河流大

2该岛屿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地处

A.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

1C

2B

【解析】

1该岛屿为新西兰南岛,从图中可以看出,东西两侧河流均发源于中西部地区的山地,但西部河流流程多短于东部地区河流,因此单位距离内落差更大,水流更急,C项正确。东、西两侧河流均以雨水补给为主,A项错误。东、西两侧河流均无结冰期,B项错误。读图可知,西侧河流流域面积普遍较东侧河流小,D项错误。

2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多地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CH线为晨昏线。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图中能反映北半球冬季的是

A. 只能是甲 B. 只能是甲、乙

C. 只能是甲、乙、丙 D. 是甲、乙、丙、丁

2若丁图中的经线为两个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此时北京时间为

A. 6时 B. 8时

C. 12时 D. 18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田纳西河流流域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 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 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 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 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示意图,图中水质测站右侧标注某时期该测站水质情况(从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为水质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6)

(2)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死亡,请分析其发生过程。(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西部某地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当地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塑料大棚农业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的发展,被改造的自然环境因素最主要的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土壤

2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局部气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四种农作物中,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不足 B. 水分条件不足 C. 水热配合不好 D. 光照条件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可直接导致生态破坏的是( )

A. 因长江刀鱼价格攀升,渔民加大捕捞量

B. 三江平原积极推进湿地退耕

C. 北京市积极发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

D. 福建沿海的许多工业区的废水直接排入大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为印度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乙图为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读甲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地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量小于200 mm

B. 该区域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

C. 受西南季风影响,印度各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 N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小于500 mm

2印度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乙图的

A. B. C. D.

3下列关于所示区域产业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 P城是印度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 B. Q河由于流经山区,航运价值小

C. 乙图③带是印度畜牧业分布区 D. 孟买是印度主要的麻纺工业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9为我国2001年-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1-2012年间,我国水稻

A.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

B.总产量持续增加

C.单产量明显增加

D.总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一致

【2】2001-2012年间,水稻产量重心由30.2°N,114.4°E移至31.5°N,114.8°E,其主要原因是

A.市场的变化

B.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C.劳动力迁移

D.东北机械化水平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