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国内外学者运用智能交通卡数据(SCD)研究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热点问题。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记录了智能交通卡卡号、刷卡进站站点、进站时间、乘坐线路、刷卡出站站点、出站时间。基于这些数据,研究人员以半小时为时间间隔统计了2014年4月14日北京市进入和离开地铁的乘客数量(下图)。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运用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进行地铁客流时空分布研究具有的优势不.包括
A. 数据详细地记录了居民出行的全部轨迹
B. 数据结构简明,只包含地铁出行的客流
C. 以地铁站点信息为基础,可兼容其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D. 数据详实、精确地记录了乘客的检入和检出时间与地点
【2】根据客流量最高峰值的对比,北京地铁客流量的晚高峰拥挤程度低于早高峰,这是由于
A. 乘客上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大B. 乘客上班的交通方式更加多样
C. 乘客下班的交通方式更加多样D. 乘客下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大
【3】从出发与到达时刻客流量的相关度,可以推测出大部分乘客的乘车时长约为
A. 半小时B. 2小时C. 4小时D. 10小时
【答案】
【1】A
【2】D
【3】A
【解析】
本题以地铁出行数据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出行高峰原因的分析、图表数据的处理,重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
【1】读图可知,地铁智能交通卡数据,只包含地铁出行的客流;其数据详实、精确地记录了乘客的检入和检出时间与地点;以地铁站点信息为基础,可兼容其他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但不能详细地记录居民出行的全部轨迹,故选A。
【2】乘客上班时间比较固定,上班出行时间弹性较小,故A错误;乘客上下班时,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是一样的,故BC错误;乘客下班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错开高峰期,时间弹性较大,故D正确。
【3】根据早高峰出发时刻和早高峰的到达时刻,读图比较可知,早高峰的到达时刻比出发时刻延迟半小时,所以可以推测出大部分乘客的出行时长为半小时。故选A。
对于此类图表,须认清其横纵坐标分别代表的含意。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阴影地带是表示我国某两种地理事物转变、交错分布的一个地带。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阴影可能是我国的
A. 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
B. 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C. 是平原向高原的过渡地带
D.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过渡地带
【2】图中甲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严重 B. 水土流失严重
C. 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D. 土壤污染严重
【3】图中乙处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 土壤贫瘠 B. 光热条件差 C. 地形坡度大 D. 水资源缺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东南部地区某小城市的简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商业区_________,工业区_________,居住区_________,绿化带_________。
(2)在A、B、C、D四地中,土地价格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中心区域
【2】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 2000~2001年 B. 2022~2023年
C. 2006~2007年 D. 2087~2088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款无桩借还车模式的智能硬件。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下图为北京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
A. 办公区集中 B. 高档住宅区集中 C. 公交站点集中 D. 工业区集中
【2】【2】图所示的手机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RS 和GPS C. RS 和GIS D. GPS 和GI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岸植被缓冲带是指河岸两边向岸坡爬升的由树木及其他植被组成的缓冲区域。河岸植被缓冲带可作为生物滞留设施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预处理设施,也可作为城市水系的滨水绿化带,是进行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时最常用的一种模式,已被美国农业部推荐为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下图为河岸植被缓冲带结构示意图。
说明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生态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A+B+C、D分别代表的圈层?C+D+E属于哪个圈层的一部分?写出F所在的不连续面?
(2)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3)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4)分析说明C+D+E圈层和G圈层的物质状态,并说明判断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1)本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 ,阿姆河上游主要补给方式是 。
(2)本地区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图示平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