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地冰花也称“霜柱”,它从泥土慢慢长出来,顶部总会带点泥土。地冰花向上伸长,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十分喜人。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A.土质疏松,孔隙一定要大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

C.温度高,水汽含量少D.温度较低,水汽含量少

2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A.持续低温降水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

C.地表温度高于0℃D.晴朗而无风的夜晚

【答案】

1B

2D

【解析】

1地冰花是在寒冷的冬夜,从泥土慢慢长出来,产生地冰花的土壤土质松散。地冰花是土壤缝隙中向上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因此形成地冰花需要充足的水汽、土质松散,温度较低、缝隙多但裂隙不宜太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由上一小题可知:持续低温降水会使地表水太多,水汽遇到低温就会连片冻结,不利于形成地冰花,A错误;多云而微风的夜晚气温高,不利于水汽凝结,B错误;地表温度高于0 ℃不利于水汽凝结,C错误;晴朗而无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D正确。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河口镇和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

材料二 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含沙量陡增。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它的修建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2)根据材料一,推测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并请说出你的理由。

3)图中阴影所示的陕西、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该地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乙、丙、丁为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四个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丁国家

A. 临北冰洋和印度洋 B.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广

C. 海岸线漫长,海运发达 D. 亚洲领土面积大,为亚洲国家

2与甲、乙、丁三国比较,丙国水资源数量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土面积最大 B. 降水量更丰富

C. 纬度低,蒸发量大 D. 热带草原分布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意L、P两国经纬度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可知

A. 甲位于乙的东北方向 B. L国主要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 P国面积较L国大 D. b点对跖点为(23°26'N,165°W)

2图中ab、cd、a'b'、b'c'线段等长,ad、bc线段等长,则各线段比例尺大小是

A. ab =cd=ad B. ab=cd<a'b' C. ad=bc<b'c' D. b'c<ad<<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是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结合农事活动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左图为二十四节气图,右图为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季节气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夏至日时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中代表立秋的节气是___________(填数字),北京在立秋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与_________(填节气)相等。

(3)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惊蛰、白露、清明三个节气中,泉州昼长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南一带自古有“寒露种麦正当时”之说,在北京、武汉两个城市中,古时有“秋分种麦正当时”之说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位于( )

A. 北回归线上B. 南回归线上

C. 赤道地区D. 北纬20°

2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度全球最高B. 没有地转偏向力

C. 有极昼极夜现象D. 位于温带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有关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的说明,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地面摩擦力,b表示地转偏向力

B.图中c表示风向,d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

C.图示情况应发生在北半球

D.图示情况不可能发生在高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1亿2千多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浩瀚湖区,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类似银杏、松柏的高大乔木形成片片森林,树木之间遍布小的蕨类植物,栖息于树枝上的鸟群发出欢快的鸣叫。体长十几米的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体形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只体长1m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很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物捕食各种昆虫。真是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2该时期出现的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属于(  )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孢子植物D.蕨类植物

3有关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B.晚期出现了人类

C.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这一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三地按维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加扩大

D. 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