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
A.行政区划B.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
C.单一指标D.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指标
【2】黄河流域:
A.甲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气候干旱
B.乙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泥沙大量沉积
C.丙处环境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地质灾害频发
D.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
【3】黄河流域下游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
A.为地上河,沿岸水流无法流入B.沿岸经济发达,耗水量大
C.沿岸地区水污染严重D.下游为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我国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是按行政来划分的。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则按气候、地形等自然指标来划分的。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划分则是按照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指标来划分的。而河流流域是指河流的汇水区域,流域界线一般以山脊、山峰为界。所以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为黄河提供水源这一个指标来划分的,属于单一指标,故C正确,ABD错误。
【2】甲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A错误。乙处位于黄土高原,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故B错误。丙处位于黄河下游,由于存在地上河,导致洪涝灾害多发。故C错误。由于黄河流域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所以治理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恢复地表植被,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3】黄河流域下游为地上河,沿岸水流无法流入,导致流域面积狭小,故A正确。耗水量,水污染等人为因素,都不是影响河流流域面积的因素。故BC错误。黄河下游为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
A. 自东向西、1 B. 自西向东、4 C. 自西向东、1 D. 自东向西、4
【2】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A. 河流弯曲度小 B. 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C. 地形崎岖,落差大 D. 含沙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 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 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 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 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 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 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 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村中居民大多为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习惯吃肉吃面却不习惯吃菜。每到冬季,西部山地有缺口,利于西风带来水汽使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近年来,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禾木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图A)与冬季的木屋(图B)。
(1)禾木有“雪乡”之称,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1.5米。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做为民居的原因。
(3)有人主张在附近的草原开荒种植蔬菜,请问你是否赞成并给出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19世纪中期以来北半球山地冰川普遍开始退缩,冰川退缩区域的植被演替是典型的原生演替,下表是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后10块样地编年序列上优势种群的密度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棘在10号样地的存在的时间可能为
A.80~90年B.50~60年C.20~30年D.0年
【2】下列关于优势种群物种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川退缩10年时最丰富B.同一样地先增后减
C.10号样地最丰富D.早期较晚期更丰富
【3】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贡嘎山地区
A.森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上升B.裸露的冰碛地貌规模扩大
C.雪线高度明显下降D.山地自然带更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为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安徽将在全省每个市、县选择1-2个项目,试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构建新型的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图中符合海绵型城市下沉式绿地建设要求的是
A.AB.B
C.CD.D
【2】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有: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
②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③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空气在山脉背风坡上空形成的波状运动称为背风波,当风速较大且与山脊垂直时,有利背风波形成,背风波形成时,常可出现波状云,波状云的出现往往表明大气层结构比较稳定。某日当风垂直于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时形成了背风波(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当地风向可能是( )
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北
【2】图中形成波状云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该日天气( )
A. 山脉西南侧晴朗,东北侧阴雨 B. 山脉西南侧阴雨,东北侧晴朗
C. 山脉西南侧晴朗,东北侧晴朗 D. 山脉西南侧阴雨,东北侧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拍摄爱好者于秋分日某时刻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N)街道景观(图示骑行者连带摩托的高度与日影等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拍摄者按下快门时,当地的地方时为
A. 8:00 B. 10:00 C. 12:00 D. 18:00
【2】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南 D. 正北
【3】该日后一个月内
A. 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增大 B. 欧洲南部各地阴雨天气渐少
C.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势力加强 D. 我国东部暖锋活动开始频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虚线范围为甲国范围示意图。图2为A城(约 50.5°N,30°E)气候统计资料图。
材料二:甲国平原占其国土面积的95%,是仅次于美国和阿根廷的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被称为“欧洲粮仓”。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该国曾多次发生强沙尘暴。沙尘所到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一些地方土层被剥离厚达 5—12cm,俗称“黑风暴”事件。
(1)分析地形因素对甲国粮食生产的主要有利影响。
(2)春季该地农业易受低温冻害和洪涝灾害影响,试分析两者各自的形成原因。
(3)据材料分析甲国农业开发可能对土壤产生的不利影响。
(4)夏至,A城昼长为16小时30分。请在下图中绘出A城当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并标出最大太阳高度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