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热量 B. 海拔 C.水分 D.土壤
2.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1.A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耕作制度是根据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条件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包括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等,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因为热量条件决定了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指数等,甲、乙两地位于不同的温度带,热量条件不一样,所以两地耕作制度不同。故选A。
2.甲、乙两地地理环境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不,气候类型及特征不同。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属暖温带,一月平均气温在0CC以下,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冬季河流结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运不发达;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亚热带,一月平均气温在0CC以上,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冬季河流不结冰,水运发达;气候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都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故选B。
3.楼间的合理距离是要保证后排楼房最低层的房子在冬季也要有足够的日照时间,这是由太阳高度和前排楼房的高度决定的,在楼房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地方前排房子的影子就短,楼房南北间距可以近些;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地方,前排房子的影子就长,南北间距就要远些。甲地比乙地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比乙地小,同高楼房影子长,楼房南北间距就要大于乙地,所以主要是纬度位置不同。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西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安徽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题。
1.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2.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8-12题。
8.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
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 B.甲地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
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 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
9.甲、乙两地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季风气候 B.广泛分布红壤
C.河流结冰期长 D.耕地多为旱地
10.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1.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B.纬度位置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12.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C.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