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我国植被地带性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五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②→①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以变化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规律。
(2)④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 其气候特征是。
(3)塑造①处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 限制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答案】
(1)水分;沿海向内陆的
(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风力;水源
【解析】(1)由图可知③、②①所属自然带都位于温带地区,获得的热量基本相同;由于③→②→①植被的由森林→草原→荒漠,所以可以推断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该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④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东部沿海地区,根据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该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3)①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由于接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且大风日数多,因而塑造①处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风力作用;由于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所以限制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蒸腾加强 ③库区蒸发量增大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
(3)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
A.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右图示意左图中①②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A. 富士山区 B. 落基山脉
C. 东非大裂谷 D. 墨累一达令盆地
【2】与图中③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A. 动物复杂程度 B. 植被产革量
C. 流水侵蚀力度 D. 岩石风化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京市2017年1月份连续7天天气状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北京市天气变化的系统是( )
A.高压中心
B.暖锋
C.低压中心
D.冷锋
(2)上题所述天气系统不同季节造成天气现象不同,下列与该天气系统无关的是( )
A.北方夏季暴雨
B.冬季发生的寒潮
C.东南沿海台风
D.冬春季节沙尘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经纬网和中国著名山脉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3° B. 5° C. 8° D. 10°
【2】图中山脉
A. ①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 ②是黄河的发源地
C. ③是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D. ④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3】图中山脉③的东西两侧分别是
A. 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B. 河北省、山西省
C. 落叶林带、草原带 D. 外流区、内流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广大居民冬季也可吃到南方新鲜的蔬菜,其原因主要有:
A.大棚种菜技术的推广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耐寒蔬菜品种的问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 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区域
C. 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向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转移
D. 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造成沿海地区人口外迁
B. 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 产业迁移必将导致原工业区的衰落
D. 对迁入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