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的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2关于上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3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上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答案】

1D

2B

3B

【解析】

1据图中经纬度可知,①为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没有水稻种植,主要为灌溉农业;②地为黄土高原,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比重小;③为华北地区,翠竹主要生长在南方;④为四川盆地地区,有茶树的种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①为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为温带荒漠区;②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区为华北平原地形,泥石流、滑坡灾害少;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多发生于较干旱的地区。B正确。故选B。

3深秋时节,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表示位于北方地区;穿越隧道后,树木葱郁,山清水秀,表示进入南方常绿阔叶林带,说明穿越秦岭。据图,②是黄土高原,④是四川盆地地区,火车从北方黄土高原穿越秦岭的重重隧道到达四川盆地,从②到④符合题中自然带变化,B正确。从①到②全在北方,从③到⑤经过淮河,可能没有重重隧道,从⑤到⑥全在南方,ACD错误。据此分析选B。

结合经纬度及区域范围判定出各自的大体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为西北②为黄土高原;③位于华北平原,④是西南(四川盆地),⑤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⑥是东南沿海地区,据此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交通发达 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水热条件好 D. 人均耕地面积广

2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 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B. 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 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 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十分贫瘠 B. 开发的成本太高

C. 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为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完成 47-48题。

1图中的①~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A. 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B. 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

C. 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D. 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关于图中的⑤~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 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 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区位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2工业社会阶段,曲线①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B.资源种类增多,利用率提高

C.劳动力数量增多,素质提高D.矿产和交通条件的影响程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日正午,家住哈尔滨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女土的车头应朝向题

A.B.C.D.西

2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B.雕像的影子向东转过了大约30°

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右前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干旱荒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下图是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2在乙地区,该地区大面积土地沙化的原因是

A.沙尘暴频度增加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人口和牲畜增加,大规模掘井以满足人畜用水需要

D.生物生产能力降低

3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林体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全球范围内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地区转移;第二次是日本、联邦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开始启动中国制造业成了受冲击最大的行业

读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示意图(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中国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得益于( )

A.科学技术B.改革开放

C.交通条件D.能源丰富

2与前三次相比,第四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 )

①转移方向由单向转移变为双向转移

②转出国易出现产业空心化

③转人国环境压力加大

④企业由主动转移变为非主动转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下列关于中国应对第四次产业转移冲击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增加劳动力数量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C.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迁人

D.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自古以来,塔里木河滋养着沿岸大大小小的绿洲。21世纪以来,为了提高塔里木河河水的利用率,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微喷灌、滴灌等技术。据专家测算,一亩棉花的生长需要灌溉用水353立方米,但实际用水量是每亩487立方米。久而久之,在作物根系区边缘的地表,发现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下图示意作物滴灌区周围环境,图中数码表示相关的自然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漫灌,滴灌通过削减一些自然过程而使得用水效率更高,这些自然过程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推测作物根系区周围的白色物质直接来源于( )

A.土壤颗粒B.基岩风化C.大气D.地下水

3每亩棉花的实际用水量高于棉花生长所需的灌溉用水量,这是图为( )

A.形成地表径流排走B.淋溶洗盐用水

C.应对干旱的储备水源D.灌溉过程中的浪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这一天为北半球的____节气,图中晨昏线为_____((晨、昏)线。

(2)此时 G地的地方时是____时。若图中 A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0°,则 40°W此时的地方时是____,区时是____

(3)图中 C、E、F、G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

(4)这一天 A 地_____时日出,昼长有_____ 小 时。C地____ 时日落, 夜长有_____ 小 时。

(5)这一天,G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 , E地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