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 自然地理条件B.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C. 政治制度变革D. 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变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不属于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的是( )
A. 地理位置靠近日韩 B. 劳动力廉价且丰富
C. 科技发达 D. 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原因是( )
A.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 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C.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甲中,冷气团为字母_____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冷锋降水集中在________(锋前、锋后)。
(2)图乙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高压中心是________(填写数字符号),若此时空气中水汽充足,①②⑨三地有明显降水的是________;
(3)图中②地吹________风,②与④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原因________。
(4)预报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 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D.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左图为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右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完成下列各题。
【1】1960-1999年间,东亚地区
A.季风环流越来越显著
B.陆表温度年际变化总体比海表温度大
C.1999年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D.1985年以来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2】根据图示信息推断,1966年和1980年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旱涝情况是
A.1966年北旱南涝、1980年北涝南旱
B.两个年份南北皆涝
C.1966年北涝南旱、1980年北旱南涝
D.两个年份南北皆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下列哪项对这句话的相关理解是错误的
A.热带雨林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B.热带雨林区的土壤十分贫瘠
C.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全年高温多雨,雨林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土壤在高温、暴晒和暴雨的淋洗下将很快出现荒漠化
D.这句话只代表部分人片面、偏激的看法,实际上并没有道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等值线M的值可能为 ( )
A. 20、30 B. 20、25
C. 25、30 D. 30、35
【2】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
A. 年降水总量少的地区 B. 河流径流量小的地区
C. 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 D. 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3】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 )
A. 河流径流量小 B. 受高气压控制
C. 地下水位下降 D. 工业用水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
A. 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 B. 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
C. 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 D. 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电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
【2】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
A. 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 B. 核心区房价的回落
C. 农村土地升值空司大 D. 边缘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常年盛行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H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河流m段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B. 湖泊面积大小与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率呈正相关
C. 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影响湖床的高低
D. 湖水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得到更新
【2】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 R地年降水量比Q地少 B. 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 m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n河段均匀 D.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