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图,回答题。
【小题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 B.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
C.水污染严重 | D.利用率过高,缺水严重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 B.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 |
C.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 D.灌溉用水量大 |
【小题1】D
【小题2】D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由题干可以的“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再结合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些河流的利用率都高于60%,而全球平均水平才25%左右;故D项正确。
【小题2】题干“河西走廊”确认分析地点,“水资源缺乏”确认题目分析目的,“人为原因”确认问题方向,由于该地区为河西走廊(即甘肃地区,处于我国西北部)。由常识和地理知识,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由此城市密集(隐含的提示:人口)显然是错误的,而该地区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灌溉用水量大是主要的人为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充分抓住题干信息和基本要求,并掌握我国我国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即可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高 C.水污染严重 D.土壤盐碱化
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C.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卷 题型:多选题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 B.利用率过高 | C.水污染严重 | D.土壤盐碱化 |
A.河流径流量较小 |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
C.灌溉用水量大 | D.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广东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图,回答题。
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C.水污染严重 D.利用率过高,缺水严重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城市人口多,生活用水量大
C.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D.灌溉用水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新疆农七师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反映出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工业用水比例过大
C.过度利用水资源 D.水污染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5月模拟测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
A.图示的四大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过高,是因为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跨流域调水
2.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原因是
A.降水总量少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浪费更严重 D.水资源需求量大
3.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C.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D.水资源春夏多,秋冬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