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北海道是日本重要农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北海道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中间低,周围高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2)为了治理和预防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
①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②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③实行土地改良,治理土壤污染④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土尔扈特于1771年1月17日踏上东归征程,于7月8日到达伊犁河流域。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五地为我国重要农业区域,回答下列各题。
(1)分别说出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2)列举B地布局水产品加工工业的有利条件。
(3)C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完成下表。
(4)E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灌溉水源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在③处钻4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m
B.45m
C.75m
D.1O5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两区域发展农业共同的自然区位优势条件。
埃及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棉田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地区,埃及96%的人口集中分布在尼罗河沿岸。
(2)说明尼罗河谷地发展长绒棉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3)B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既注重灌溉,又强调排涝。分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坎儿井是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冲击扇区。读坎儿井剖面示意图(上图)和坎儿井平面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
A. 地下水 B. 冰雪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雨水
【2】采用曲线方式连接地下竖井的原因是
A. 降低开挖难度,减少工作量 B. 有利于水资源的汇集
C. 减少水资源的蒸发 D. 减轻流水侵蚀,延长使用年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为黑色人种
(3)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麻纺织工业
B.棉纺织工业
C.蔗糖加工业
D.电子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系列要求。
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中的温哥华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
(1)推测温哥华岛上城市分布的主要位置,并分析原因。
(2)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温哥华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公园绿地 B. 园艺苗圃 C. 商贸中心 D. 交通枢纽
【2】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A. 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 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 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