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A.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B.积温的大小
C.年降水量的大小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
C.区域之间无差异性D.区域之间无任何联系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4年12月26日,兰州铁路局开通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
回答问题。
【1】影响兰州段铁路呈东西走向、城市呈带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B.交通运输的需要
C.矿产资源分布状况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状况
【2】兰新高铁在新疆境内65%的路段建有防护墙、地上隧道等防护工程,其主要作用是
A.防雨B.防冻土C.防滑坡D.防风沙
【3】下列地域文化特征在兰新高铁沿线能看到的是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B.饮食以麻、辣著称
C.“阿以旺”和平顶方整的石砌碉房D.评剧、秦腔等传统地方戏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城市轨道交通对人口的疏散作用主要是通过沿线土地利用改变实现的。下面是我国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口分布变化表。读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前后土地利用变化
材料二 轨道交通1号线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变化
(1)阐述该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后核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土地利用和人口的主要变化情况。
(2)请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工业用地空间变化的合理性。
(3)说明该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缓解该城市问题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金沙江干热河谷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300千米,森林覆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下图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某处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金沙江干热河谷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是
A.纬度低,年均温高B.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降水少,湿度较小D.山脉阻挡,寒潮影响小
【2】图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
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
C.河流流速和流量减小,碎石大量沉积
D.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碎石堆积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光照
【2】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
A.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B.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D. 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河北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内的沙脊规模大、形态典型。研究表明沿岸沙脊的沙源主要为滦河入海泥沙。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为沙脊局部等高线图(单位:米),绘制图中A, B两点间沙脊的地形剖面图。
(2)从分布、形态和物质组成等角度描述该地区沙脊地貌景观的特征。
研完者对沙脊中典型沙丘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研究区海岸线自2004年至2007年向陆蚀退,沙丘向内陆迁移,海滩宽度减小,沙丘发育转入衰亡阶段。
(3)依据资料1和资料2说出该沙丘进人衰亡阶段的表现,对衰亡的原因提出假设并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