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面“植树造林引起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事象前的数字代号填入上图中相应的空白方框内。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水旱灾害减少 ③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④风速减小、空气湿度增大
(2)图中表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使
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只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 环境状态的改变,人们把这一特征形象地描述为“ ”。
(3)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 循环等过程,进 行着物质迁移和 。
【答案】(1)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②①③④
(2)整体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3)生物 能量交换
【解析】
(1)森林涵养水源,有利于水旱灾害减少,对应②。植树造林,除了涵养水源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加,对应①,从而使生态系统良性发展,③对。植树造林利于风速减小、空气湿度增大,对应④,从而调节气候。
(2)图中表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从而使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只要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 环境状态的改变,人们把这一特征形象地描述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中()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 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 1月,甲地 B. 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 11月,丁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水土流失关联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B. 仅指土壤的侵蚀过程
C. 它包含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各方面的变化
D. 水土流失受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制约
【2】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该实例体现( )
A. 环境要素与地理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 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区域 D. 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 下面小题。
【1】该地区的地貌有
A. 新月形沙丘 B. 海蚀崖 C. 三角洲平原 D. 风蚀蘑菇
【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 风力堆积作用 B. 波浪侵蚀作用 C. 流水沉积作用 D. 冰川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地带性的变化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
B. 此地带性的变化是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C. 影响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热量
D. 影响这种自然景观变化的基础是水分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
A. ①→②→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天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北疆冬季多寒潮暴雪的原因。
(2)根据天山自然带的分布判断天山的A、B两坡坡向,并说明理由。
(3)试分析我国新疆天山山麓地带分布有绿洲的原因,绿洲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什么规律。
(4)天山上部和下部都有草场,牧民夏季利用上部草甸,冬季利用下部草场放牧,这是为什么?
(5)简述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区1978—2012年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三角洲 D. 内蒙古高原
【2】该地农业结构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 B. 城市化快速发展
C. 粮食政策调整 D. 灌溉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红碱淖(如图)是我国4A旅游景区,主要休闲旅游项目为观鸟、食鱼、橡皮艇等。红碱淖原为低洼沼泽地,1929年面积不足2km2,1958年周边地区疏通排水渠,20世纪60年代连年水灾,面积增至70km2,成为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使湖面水位急剧下降,至2015年12月湖面仅存25.5km2。
(1)分析红碱淖从沼泽地变为淡水湖的原因。
(2)分析近10多年来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3)推测红碱淖水位下降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鉴于红碱淖的现状,有人建议拆除图示区域两座水坝。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3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读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1】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 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 人口合理容量为2019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2】目前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效应”中短板的是( )
①四川——水力资源 ②山东——交通状况
③西北内陆——水资源 ④北京——水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地区移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