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N、O、P、Q 四处中,仅考虑利润和地租因素,零售业距离市中心的最远区位是
A. N 处 B. O 处 C. P 处 D. Q 处
【2】 O处地租较N处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O处位于工业区 B. O处人口密度大
C. O处交通通达度高 D. O处距离市中心远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下图是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伞式洋流发电站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该洋流 H 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能是
①暖流 ②寒流 ③大洋东岸 ④大洋西岸(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该发电站位于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则该洋流沿岸森林广布
B. 若该发电站位于南美附近海域,则该洋流附近沿岸多雾
C. 若该发电站位于非洲附近海域,则该洋流沿岸一定分布着大片温带荒漠
D. 若该发电站位于欧洲附近海域,则该洋流的形成与信风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统计,2009年流向我国东部地区的外出务工人口为9076万人,占全国外出务工者总数的62.5%。右图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流向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09年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
①东部地区 ②中部地区③西部地区 ④沿海地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东部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生活成本 ②改善投资环境 ③加快产业升级 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待遇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左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地貌的形成主要和右图(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哪个作用有关(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该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
A. 绿洲农业 B. 河谷农业 C. 坝子农业 D. 灌溉农业
【3】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正确的是( )
A. 河流堆积作用明显,土壤深厚肥沃
B. 河谷密布,地表水资源丰富
C.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 土地平坦开阔.大型机械化生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带表述正确的是
①地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高温多雨
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③墨累-达令河河流水源充足,毋需打井和调水
④交通方便,小农经营,靠近国内市场
⑤经营方式是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机械化水平高
⑥为了便于农事安排,小麦区和草场牧羊区界限明显且固定
⑦按生产目的分类属商品农业,面向国际市场
A. ①②⑤ B. ②③⑤⑦ C. ②⑥⑦ D. ②⑤⑦
【2】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同属混合农业的是
A. 东北平原玉米田地套种大豆 B. 北京、上海市郊乳畜业
C.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D. 长江中下游季风水田农业区农户饲养少量家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分别表示
A.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B.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人口容量
C. a环境人口容量 b环境承载力 D.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合理容量
【2】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
①对外开放程度 ②地区消费水平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资源数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据此回答第下列各题。
【1】上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3】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 )决定的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人口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1985年与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化发展状况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