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图中地形区名称及所属温度带分别是;(4分)
A. 四川盆地,亚热带 B.塔里木盆地,暖温带
C.准噶尔盆地,中温带 D .柴达木盆地,高寒地带
(2) 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4分)
(1)B(4分)
(2) 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4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4分)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4分)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4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属于南疆,为暖温带。(2)由于该地区为内陆盆地,盆地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盆地的边缘有较丰富的冰川融水,并形成山麓冲积扇,故水资源较丰富,故盆地边缘形成灌溉农业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3)由于该地区位于干旱地区,故水资源不足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其次由于当地地广人稀个,故劳动力不足也不利于农业生产。(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由于会大量消耗水资源,故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而加重土地荒漠化,且由于灌溉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合理灌溉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安徽省屯溪一中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图中地形区名称及所属温度带分别是;(4分)
A.四川盆地,亚热带 | B.塔里木盆地,暖温带 |
C.准噶尔盆地,中温带 | D.柴达木盆地,高寒地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省冀州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R 河是长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N 市所在区域是我国的红薯主产区之一,红薯是地下块根作物,喜光喜温,怕旱怕涝,种植时需要起垄栽培。图1示意 R 河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图2示意 N 市所在区域红薯的起垄种植。
????????????????? 图1????????????????????????????????????? 图2
(1)说出 N 市降水特征。(6 分)
(2)说明 R 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6 分)
(3)分析 N 市所在区域种植红薯采用起垄栽培的原因。(8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空间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材料二 图甲为中亚某河流流域图,图乙为西伯利亚某河流流域图
(1)请比较图中两条河流汛期出现的异同?并简述其形成原因是什么?(10分)
(2)请比较图中两个区域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 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在2013 年 2 月 28 日发布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局部),图中温度数值表示降温幅度值。
资料二 蛇年新春,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从大连造船厂启航,于2月27日上午8时首次入驻位于青岛西海岸的航母军港。
(1)比较图中 AB 两地降温幅度差异,并指出影响因素。( 4 分)
(2)据材料简要分析在大连造“航母”的区位优势。( 8 分)
(3)结合材料从地理和服务角度简要分析“辽宁舰”航母新家落户在青岛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