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表示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图[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

成的铁路网长度(SL)]。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

A.T1 B.T2 C.T2 D.T4

【2】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主要表明

A.经济发展严重衰退 B.区域间贸易往来减少

C.工业化程度提高 D.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铁路运输供需缺口=经济发展需要的铁路网长度(DL)-已建成的铁路网长度(SL),差值越大,表示缺口越大。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铁路运输压力最大的阶段是T3C对。其它阶段的差距较小,ACD错。

【2】T4阶段,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变化趋势主要表明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减轻了铁路的压力,D对。经济发展水平仍在增长,增长速度可能减缓,但没有衰退,A错。区域间贸易往来增加,B错。不能体现工业化程度提高,C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某山地南北向的地形、地质剖面和气候要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 )

A.地海拔800 m左右,1月平均气温-7左右

B.该山脉是我国年降水量1400 mm的地理分界线

C.南坡长且缓,沟长水远,北坡陡峭,断层深谷密布

D.该山脉地处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2】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侧比南侧水能储量更丰富

B.地发展草原畜牧业,地优质苹果是地理标志性物产

C.南侧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较清澈

D.地区风沙、盐碱和旱涝严重,地石灰岩广布,地表缺水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上海]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C.漂白性 D.酸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中,与0.3 mol H2O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物质是( )

A.18.9 g HNO3

B.3.612×1023个HCl分子

C.0.1 mol NH4HSO4

D.4.48 L CH4(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有何特点?

(2)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何在?

(3)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兴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4)简要比较东线和中线工程在工程建设方面有何优点和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右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 洋和 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河流含沙量增大 河口海岸线后退 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某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毛乌素沙漢的南緣,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降水较少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风速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