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建设南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海啸是一种破坏性海浪,其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呼啸的海浪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分析南海容易发生海啸的原因,并指出海啸预警的主要观测方法。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南安大略地区在该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读图,完成问题。
(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2)引起该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国际市场
B.劳动力价格
C.气候变化
D.城市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土地(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高约120多米,黄土覆盖的古原)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2】如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关于此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
B. 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C. 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 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荷兰等国家,虽然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 )
A. 气候温暖湿润 B. 自然灾害少
C. 对外开放程度高 D. 科技水平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通车。该高铁全线有桥梁48座,隧道34座,桥隧占全线总里程长高达92.1%,是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读 “西成高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西成高铁桥隧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增加沿线观赏风景 ②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③沿线穿越多条河流 ④海拔高,增加里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2】与同等级高铁线相比,西成高铁
A. 建设成本低 B. 施工难度大
C. 运行速度快 D. 中途设站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 )
A.位于南半球
B.该日昼长夜短
C.图中河段无凌汛现象
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
A.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青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C.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
D.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能反映季节变化。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
A. 春分—全球昼夜平分
B. 夏至—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秋分—黄赤交角为0°
D. 冬至—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2】从立春到立夏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非洲草原逐渐葱郁
C.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 北京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赤道低压 D. 东南信风
【2】下列有关洞里萨河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5~9月向南流 B. 5~9月向北流
C. 10~次年6月向南流 D. 10~次年4月向北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