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
A. 航运设施工程 B. 灌溉工程 C. 节水工程 D. 治污工程
【2】南水北调东线与中线相比,其优点是( )
A. 水质好 B. 工程量小 C. 全线可以自流 D. 供给范围大
【3】有专家指出,东线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的海水侵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 资源温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该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 。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 ,其形成原因是 。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5)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4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
A.1800~1900 B.1900~2000
C.2000~2100 D.2100~2200
【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 喜湿 B.喜阴 喜湿
C.好热 耐旱 D.耐寒 好旱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示意图”
【1】该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2】与甲区域比较,乙区域该气候类型的分布( )
A.纬度低,受地形 和季风环流影响
B.纬度高,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
C.纬度低,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纬度高,受海陆位置和暖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丙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2】该城市
A.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B.最适宜在6-8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C.4-6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D.商业用地面积由市中心向郊区逐渐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周边地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a ,b ,c ,d四地中地租水平最高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特征属于a地的是
A.接近旅游区,环境优美 B.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C.地租低廉,建设成本低 D.交通拥挤,运输不便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________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图中乙处为服装、食品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D.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园区的主要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城市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个方案,你认为 较合理。三个方案的优缺点分别是:
Ⅰ ;
Ⅱ ;
Ⅲ 。
(2)你认为要完善该地区公路网,在 两城市之间应建设一条公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