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千来,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千米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珠海,曾经是一个渔村,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主要社会区位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科技D. 政策

2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隧”方式修建,其目的是

A. 躲避台风侵袭B. 缩短桥梁长度

C. 便于江海联运D. 避免雾霾影响

3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B. 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

C. 提升港澳国际地位D.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1D

2C

3D

【解析】

1地形和气候不属于社会区位因素,故AB错误。19808月,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故D正确, C错误。故选D。

2港珠澳大桥线路要跨越海域,如果全部建桥,不但费用低,而且有已经建成的多座跨海大桥的成熟技术,这是首先考虑的方案。但大桥靠近香港方向有一个重更的深水航道,它是大型运输船只在这片海域通行的唯一通道。综合考虑通航需求和航空限高,港珠澳大桥采取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和229公里长的跨海大桥的联合方案。所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遂的原因,是为了保障航道的畅通,实现江海联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会强化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会提升港澳国际地位,故D正确、C错误。港珠澳大桥建成会对区域生态环境构成破坏;不会缩短主要城市间的距离,故AB错误。故选D。

本题组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珠江三角洲快速发展的原因及港珠澳大桥建设的相关内容,试题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2

3

A. 塔里木盆地 B. 柴达木盆地

C. 四川盆地 D. 准噶尔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吐鲁番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和田玉由镁质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替变质而成,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浅水河滩是玉石富集区。图a为新疆地形图,图b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火焰山、和田玉的岩石分别与图5中序号相对应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拾玉的重要地段和最佳季节是

A. 甲,春季 B. 乙,夏季 C. 丙,秋季 D. 丁,冬季

3形成火焰山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生物风化、流水侵蚀 B. 化学风化、冰川侵蚀

C. 物理风化、风力侵蚀 D. 物理风化、海浪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1960年林州人民用十年的时间劈开太行山,从山西引水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根本上改变了缺水历史,孕育了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

(1)分析林县缺水的自然原因。

烟台平均每年有29天的降雪日,被称为“雪窝子”。

(2)简述烟台被称为“雪窝子”的原因。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该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由于塞罕坝地区地处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造林的过程异常艰难。

(3)说出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的主要表现。

世界级城市群是十几个城市联合而成的、具有30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密集区。一般来说,其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联系密切,功能分工明确,有较为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在全球经济层面具有巨大影响力。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规模上已经具有世界级体量,但与国内外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4)列举京津冀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图所示。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阶段Ⅱ成果:

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_______________地区。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表一空白区域。

表一 该区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比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通过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坐标为

A.(60°N,20°E)B.(60°N,160°W)

C.(60°S,20°E)D.(60°S,160°W)

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6倍

C.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

D.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的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半球,说明判断依据。

(3)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果树瀑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该景观的主体部分,其形成的能量来源是

A. 太阳辐射能 B. 重力能

C. 水能 D. 生物能

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 图中各圈层的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