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该图是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及某地局部放大后等高线图。图中A、B、C、D为该地拟建窑洞处。
材料二: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位水土保持学家在某山坡地设立六个位置相邻的小试验场,以模拟降水的方式,观测土壤流失量与地表覆盖状况的关联性。此六个试验场的坡度、坡长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这六个试验场的土壤质地与某次降水后土壤流失量的资料。
(1)在A、B、C、D四处中最适合建窑洞的是_______。试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判断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D D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分水岭,较干燥,不易渗水;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2)④地。从土壤质地看,④地砂粒比重最高,黏粒比重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差,但它的土壤流失量却较少。
【解析】
本题以陕西及其周边区域为材料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植被与土壤流失的相关性,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窑洞建设主要考虑光照、地形等因素。D位于阳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分水岭,较干燥,不易渗水;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A位于阴坡,B处在黄土峁的顶部,C处在山谷中,均不利于建窑洞。
(2)根据各类土壤的质地和水土流失总量分析。从土壤质地看,④地砂粒比重最高,黏粒比重最小,水土保持功能最差,但它的土壤流失量却较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图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河流流域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
A. 6月 B. 8月 C. 10月 D. 11月
【2】引起湖泊TSS通量方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流域降水量季节变化 B. 植被生长季节变化
C. 湖泊和河流水位季节变化 D. 河流流速季节变化
【3】该湖泊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西南地区 B. 江南丘陵 C. 江淮地区 D. 华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A. 甲 B. 丁
C. 丙 D. 乙
【2】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A.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B. 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 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 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3】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 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 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读表完成 下列各题。
【1】探究结果表明( )
A. 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B.林地的年均温差大,裸地的年均温差小
【2】该片林地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⑤防风固沙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和某日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B. 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C. 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
【2】有关该日降水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B. 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 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 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
B. 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 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
D. 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读“某地溶洞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1】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A. 温差较小 B. 气温较低 C. 风速较大 D. 气压较高
【3】【3】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C. 海浪侵蚀 D. 流水堆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集聚效应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伴随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增强
B. 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集聚效应
C.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
D. 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城市集聚效应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