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区域平均每万元生产总值的碳排放总量及区域产业CO2减排效率。

分析图中节能减排任务最紧迫的地区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 东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效率低,因此节能减排任务最重。

措施: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调整能源结构,发展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解析】认真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大,减排效率低,污染严重,因此节能减排任务最重。

针对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减排效率低,可以通过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碳排放量大主要是因为烧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调整能源结构,发展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理现象: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辐射 ③大气削弱作用 ④地面增温 ⑤大气逆辐射,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④②⑤D.①②④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广安(30°N107°E)某中学和我国某城市某中学使用的作息时间表(北京时间),回答下面小题。

1广安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A. 气温高低 B. 太阳高度 C. 经度差异 D. 昼夜长短

2表中我国的某城市可能位于

A. 东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日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 北水南调 B. 沿线需逐级抽水

C. 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D. 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

2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碛的上游 B. 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 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D. 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3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A. 农业景观 B. 地质成因 C. 汛期长短 D. 径流量季节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A. 开发水能,提供电力 B. 保障城乡用水

C. 拦截泥沙,蓄水灌溉 D. 提高通航能力

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 减少占用耕地 B. 缩短输水路线

C. 减少渗漏和蒸发 D. 减轻土壤盐碱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岛屿上鸟类众多,岛农长期种植甘蔗,蔗糖生产是该岛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该岛蔗糖单产下降,总产量也下降,蔗农收入减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该岛屿最接近的大陆为

A. 亚欧大陆 B. 澳大利亚大陆

C. 南极大陆 D. 美洲大陆

2众多鸟类居住在该岛东南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 D. 洋流

3由材料可知,近年岛上糖厂所需原料日渐短缺,原因最可能为

A. 种植粗放,土壤肥力下降 B. 旅游业规模扩大

C. 糖厂增多,原料被抢夺 D. 退耕还林,禁止种植甘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我国某省区不同地形类型和交通线密度比较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据表可知,该省区在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

A. 盆地(平原)和丘陵交通线密度差异最大

B. 盆地(平原)和山地交通线密度差异最大

C. 丘陵和山地交通线密度差异最大

D. 丘陵和山地交通线密度接近

2不同地形类型的交通线密度不同,主要原因是

A. 工程量与造价不同 B. 交通营运的安全性不同

C. 生态要求不同 D. 地质灾害存在差异

3表格中的内容揭示了

A. 地形决定交通线密度的大小 B. 城市化程度对交通线密度影响较大

C. 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 D. 该地区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成都出台方案,要求户外电子显示屏严格控制开关时间,确保 前关闭。

A.22:30B.23:00C.23:30D.23: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