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在古诗中不乏众多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B.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答案】A

【解析】五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二月乙至,垂杨尚未发芽。五原指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因此体现了纬度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B项体现的是非地带性规律;C、D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故B、C、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亚洲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影响形成的形态是(  )

A. 放射状 B. 向心状

C. 扇形 D. 网络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关于①②功能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的建筑高大密集 B. ②昼夜人口差异小

C. ①是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 D. ②不可能有工业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

A. 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 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C. 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 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2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

①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②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③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④缩小地区差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 农产品商品率降低 B. 市场适应性增强

C. 粮食作物减少,经济效益下降 D. 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就业机会减少

2图中反映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最有利区位因素是: (  )

A. 资源丰富 B. 地价便宜

C. 交通便利 D. 政策支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3】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 ④为长波辐射

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气候变暖 D. 降水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40°N,110°E)、乙(45°N,115°E)是近地面的两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附近天气系统表达合理的是(

A. B. C. D.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大

B.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连续多日阴雨天气

C.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日阴雨天气

D.甲地和乙地都是晴朗少云,但是甲地气温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纬度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 甲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