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分)
材料一:经过对青藏高原的长期考察,科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的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目前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但是经过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169℃,而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材料三: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地区简图。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城区的交通干道走向以 (东西或南北)为主,试简要分析原因。(3分)
【小题2】B湖是 ,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4分)
【小题3】试分析青藏高原对亚洲局部地区的气候和河流所产生的影响。(6分)
【小题4】说出青藏高原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2分)
【小题5】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4分)
【小题1】东西。(1分)A城市是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南北两侧为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形成东西走向的带状城市,制约了城市交通主干道也以东西走向为主。(2分)
【小题2】青海湖。(1分)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地区近年来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1分);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蒸发量增加,入湖水量少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1分);再次,由于湖泊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不少流入湖的水量,致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分)。
【小题3】青藏高原地区形成寒冷、缺氧、大风、低压的环境特征;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北上,使高原北部地区降水减少,并导致中亚及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更加干旱;青藏高原还影响东亚和南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加大了季风的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河的发源地,称为亚洲水塔,使亚洲河流呈现放射状水系,在高原与其它地形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6分)
【小题4】优势:光照条件好(1分);劣势:热量差(1分)
【小题5】①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1分);②该地区地势低洼,附近河流向此聚集,排水不畅,同时黄河亦流经此地区,水源充沛(2分);③该地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全年气温均比较低,蒸发微弱(1分)。
解析【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A为兰州市,由于黄河经过,及周围山地限制因此其交通干道走向以东西为主。
【小题2】B为青海湖。由于地处内陆地区蒸发量较大,降水较少;加之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量增加,致使该湖湖面面积缩小。
【小题3】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深入,使得中亚地区和我国新疆较为干旱;同时由于其高大的海拔,加强了季风环流;而它又成为世界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并且在与其他地形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力资源。
【小题4】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但是,正是由于海拔高,热量条件差,形成典型的高寒气候。
【小题5】由于该地区降水比较多,加之地形较周围低,同时黄河流经此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蒸发弱,所以形成了沼泽。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材料一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特别是科学家发现候鸟能传播禽流感后,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湿地是鸟类的天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人鸟争地”的现象。湿地是陆地表层常年过度湿润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其下有泥炭形成、积累或者有明显潜育层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既不属于水生生态系统,也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而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过渡性质的、半水半陆的天然生态系统。从全球范围看,湿地主要分布在苔原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地带和温带森林草原地带。以北美大陆、中欧、北欧、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分布最广。在中国分布较为零星,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是相对集中的两大地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滞留沉积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功能;防止风暴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功能;对周围环境有调节功能;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
材料二 下图(左图)为欧亚太陆主要湿地分布图,(右图)为图中湿地③50年的变迁图。
结合材料,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湿地①和湿地④的自然带名称。
(2)试简要说明①、②两地沼泽地形成的共同原因。
(3)1935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的“草地”就是图中⑤地区的沼泽地,地处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简要说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4)沼泽湿地是人类生存的生态基础,也是人类扩大耕地的重要着眼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对②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简述对沼泽湿地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
(5)简要说明湿地③的变化及其原因、这种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大田一中高一暑假作业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 西藏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西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材料2 西藏的煤和石油资源都不是很多,农牧民平常取暖做饭都是靠烧牛粪和一点儿柴草,能量低,致使草原破坏。随着农牧民生活范围的扩大,人口迅速增长,如不及时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就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材料3 青藏高原的冻土问题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现在已经掌握了可靠的技术解决
这一难题,像南疆铁路就成功地经过了一段冻土地带。
材料4 当国家决定在“十五”期间续建青藏铁路格拉段时,广大藏胞很感谢。
其实早在 20世纪 50年代,铁道部已对线路进行了勘探,并草拟了三条路线方案,3个方案对比如下:
材料5 进藏铁路线路方案示意图
(1)从材料1可知,建设青藏铁路有利于促进西藏 的发展;从材料2可知,建设青藏铁路有利干对 的保护。
(2)从材料3可知, 是建设铁路的可靠保证。从材料1至4可知,在现代铁路建设中, 因素对铁路区位远作起决定性影响。从材料4和材料5可知,在铁路具体选线时
因素仍很重要。
(3)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是 。
(4)西藏目前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邻省又有丰富的煤、石油,为什么农民仍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用能
A.因为西藏森林、草场资源主富 |
B.藏民不习惯使用煤炭、石油燃料 |
C.公路运输输入煤炭、石油运量小,运价高 |
D.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暑假作业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 西藏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西藏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材料2 西藏的煤和石油资源都不是很多,农牧民平常取暖做饭都是靠烧牛粪和一点儿柴草,能量低,致使草原破坏。随着农牧民生活范围的扩大,人口迅速增长,如不及时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就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材料3 青藏高原的冻土问题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现在已经掌握了可靠的技术解决
这一难题,像南疆铁路就成功地经过了一段冻土地带。
材料4 当国家决定在“十五”期间续建青藏铁路格拉段时,广大藏胞很感谢。
其实早在 20世纪 50年代,铁道部已对线路进行了勘探,并草拟了三条路线方案,3个方案对比如下:
材料5 进藏铁路线路方案示意图
(1)从材料1可知,建设青藏铁路有利于促进西藏 的发展;从材料2可知,建设青藏铁路有利干对 的保护。
(2)从材料3可知, 是建设铁路的可靠保证。从材料1至4可知,在现代铁路建设中, 因素对铁路区位远作起决定性影响。从材料4和材料5可知,在铁路具体选线时
因素仍很重要。
(3)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密度和规模均小于东南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原因是 。
(4)西藏目前已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邻省又有丰富的煤、石油,为什么农民仍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用能
A.因为西藏森林、草场资源主富
B.藏民不习惯使用煤炭、石油燃料
C、公路运输输入煤炭、石油运量小,运价高
D.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青藏铁路通车标志着西藏旅游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经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兰州、重庆至拉萨五条铁路客运线。根据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了重新测定,该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非常丰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将下列各自然带的代号填入与图中B、D对应的位置上:B ; D 。
①常绿阔叶林②针叶林 ③落叶阔叶林④针叶阔叶混交林,此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分异的原因
4、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相比,雪线低的是南坡,原因
5、下列对青藏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太阳辐射强,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B、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C、水能资源、地热资源丰富 D、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
E、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单产高 F、湖泊多,大陆冰川多,高山多
G、空气稀薄缺氧
6、青藏铁路通车后,从上海乘火车到拉萨,走最近的路程需要经过的省级行政中心有上海、南京、 、 、兰州、西宁、拉萨。
7、从材料一分析西藏近25年来国内旅游者人次变化特点是 。入藏旅客量的年内变化特点是 。
8、根据材料二说出青藏高原两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A ,B 。
9、简述西藏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电中国北极考察站首批队员20日从北京启程,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原名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中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这一条约规定,各个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目前有18个国家在此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国、丹麦、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荷兰及日本等18个国家,经过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签订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德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德国、芬兰、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材料三 岛上多崎岖山脉,最高点为海拔1713米的牛顿峰。煤、磷灰石等储量丰富。植被主要是岩高兰和云莓。岛上建有3个国家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15个鸟禁猎区,3个植物保护区。目前岛上居民约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长率为―3.55%。
(1)当“雪龙号”科考船到达斯瓦巴群岛的海港时,五星红旗飘向 方向。
(2)图中的比例尺约为 (数字式),海域①的名称是 ,“黄河站”离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 千米,考察站的气候类型是 。
(3)斯瓦尔巴群岛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和 从材料三中看,斯瓦尔巴群岛上的经济以是 业和 业为主,该群岛的西部比东部的年平均气温高的原因是 。岛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其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4)中国科考队员在斯瓦尔群岛海域发现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国和美国东海岸的温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蓝贻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鸟;猎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层上,会发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样,这个/发现反映出了什么环境问题? 。也说明生物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 作用。
(5)斯瓦尔巴群岛上煤的蕴藏量并不丰厚,将煤运到欧洲大陆的距离又很远,在这里采煤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可是煤炭的开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极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价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行使对群岛的主权
C.虽然利润不大,但不开采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D.挪威本土气候寒冷,对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队员到达斯瓦尔群岛上时,以下叙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队员看到直升机正在轰走朗伊尔城附近的北极熊等凶猛动物,以防它们伤害居民
B.当天夜晚考察队员看到绚丽多姿的北极光
C.岛上的生活垃圾都要运往挪威本土,以保护斯瓦尔群岛的生态环境
D.“黄河站”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在不断减小
(7)中国北极科考队的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北极斯瓦尔巴德地区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系统对比研究”(如“较大面积的冰雪表面,众多的内陆湖泊,高海拔、高纬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尔马德群岛有“北极地区中的绿洲”之称,而雅鲁藏江大峡谷的热带风光一直延伸到北纬30°的大拐弯处,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8)北极和亚北极地区的海洋与海冰系统、气候系统的变化对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冷空气活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北极地区的空间环境扰动会影响到空间天气,并直接影响到我国航天器的应用,北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极端生物研发的理想场所。中国北极考察站―黄河站的建立正是为了研究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但考察站却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极点附近,却建立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