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表为世界某两大农业区域的相关资料。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 大牧场放牧业 B.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混合农业
【2】乙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
①降水丰富 ②草场广阔 ③农产品商品率高 ④劳动力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 170 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
我国与东盟经济互补性较强,贸易额不断上升,如近年来我国的冷果(亚热带、温带水果)换东盟的热果(热带水果)贸易。
(1)简述“三江并流”地区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我国与东盟“冷热果”贸易不断升温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上图中扇三角洲
①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②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③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④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地貌受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水文等影响,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六水外流”的地貌景观。境内地势高出临县,山区海拔500-1221米。东山和西山因山顶出露的嘉陵江组灰岩被水溶蚀成为狭长的槽谷。中山顶部未出露嘉陵江灰岩,无溶蚀现象。在“三山”之间分布着起伏不平的丘陵,东南和东北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为浅丘。在县境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块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渝东第一大坝,即梁平坝子。
材料二:油桐是中国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喜光、喜温暖、忌严寒。适生于缓坡及向阳谷地,盆地及河床两岸台地。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沙质壤土最适油桐生长。桐油是重要的工业用油。梁平区高度重视油桐产业的发展,大力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契机,推进油桐产生发展。
(1)分别简述粱平“山岭—槽谷—坝子”的成因。
(2)试从生长角度,分析梁平区种植油桐的有利条件。
(3)阐述当地从发展油桐产业中获得的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和右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景观及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原因可能有
①开矿 ②人口增加 ③气候湿润 ④ 过度开垦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的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气候干燥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土壤酸化 ⑤沙尘暴增加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河流中大力发展养殖业 B. 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C. 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 D.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
B. 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C.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速度如果合理一些,某些城市化问题可以避免
D.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西北地区利用一种新型地膜覆盖技术—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如下图),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覆膜种植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 热量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2】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 使田间雨水富集 B.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C. 改善土壤湿度 D. 覆膜内气温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2016年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 )
A. 冷锋附近,气流上升 B. 海域广阔,气流上升
C. 空气聚积,气流下沉 D. 地球冷极,气流下沉
【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3】此次“极涡”南下( )
A. 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 B. 造成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
C. 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 D.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