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 建立动物园
B. 建立人工繁育基地
C. 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材料二 下图为马拉开波湖简图。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热”的原因。
(2)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P1、P2、P3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A. 低气压、气旋 B. 高气压、气旋
C. 高气压、反气旋 D. 低气压、反气旋
【2】甲、乙、丙、丁四点中最可能出现阴雨的是
A. 甲、乙两地 B. 乙、丙两地
C. 甲、丙两地 D. 甲、丁两地
【3】当甲、乙之间的锋面夏季快速移动时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是
A. 沙尘暴 B. 寒潮 C. 伏旱 D. 暴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下图为某季节北半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气压带,空白部分代表风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北半球正处于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是
A. 盛行上升气流,多雨 B. 盛行上升气流,干燥
C. 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D. 盛行下沉气流,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规律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秦汉至今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几个气节
A. 8个 B. 5个 C. 7个 D. 4个
【2】40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农业谚语的变化反映了
A. 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 当地降水增加
C.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 当地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山东省烟台市2017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左下图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右下图遥感图片示意“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
C.水灾多发 D.耕地划片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入冬以后,阴霾天气现象增多。气象上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称为阴霾天气。不少地区把阴霾入雾一起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形成原因和条件有很大差别的。
下列关于“雾霾天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雾的出现往往空气潮湿;霾则空气相对干燥
B. 雾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大,而霾则不受影响
C. 冬季昼夜温差加大,更容易造成雾霾的天气现象
D. 雾天气现象有时可以转换成霾的天气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2年9月10日《新京报》:中俄原油管道新通道开启,最多年输油3 000万吨。读中俄原油管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过去选择铁路运输,现在选用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3)简要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庐山及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我国东部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同学们在攀登B山中,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请你解释其原因。
(4)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