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I would rather I________ with her about it, but I didn’t control my feelings at that time.
A. didn’t argue B. hadn’t argued
C. wouldn’t argue D. not have argued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才改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与此相关的主要流域条件有( )
①流域降水条件 ②流域气温条件 ③流域地形条件 ④流域植被条件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红水河和黑龙江流域航运量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A.降水、气温 B.地形、气温
C.地形、降水 D.资源、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宋会要蕃夷》记载,两宋政府规定“诸市舶纲首(民船船主)能招诱舶舟(外来商船)、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商业终于突破时空限制
C.海外贸易收入地位重要
D.沿海地区商帮实力强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为长江经济带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长江流域主要水利枢纽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居我国首位,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河流____________。
(2) 长江流域大力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
(3) 长江中下游河段,开发利用的重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加强长江流域区际联系,实现优势互补,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______________。这对江苏社会经济的影响有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城镇空间结构将来大致呈现“一带两轴,三圈一极”的特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左图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右图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江苏省省内人口流动方向的是________。
(3)江苏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左图为贵州省地形图,下右图为贵阳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 贵阳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分析地形对贵阳气温、降水与雨日(降水天数)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
(3) 贵州虽地处南方湿润区却严重缺水,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贵州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回答下题。
【1】图示的地形类型是( )
A.丘陵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2】若在东部从南到北修一条平缓的公路,应选择在海拔___米至___米之间的高度修建( )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
【3】计划在D处修建水坝,若水坝在图上的长度为0.5厘米,则水坝的实际长度应是( )
A.200米 B.250米 C.300米 D.4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点位于30°N,b点位于30°S,∠aoc=45°,c点位于180°经线上。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a、b两点地方时相同
C.a、b两点角速度相等 D.b、c两点地方时相同
【2】a点经度为
A.45°W B.0° C.135°E D. 13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A. 甲图上的景观 B. 乙图上的景观
C. 丙图上的景观 D. 丁图上的景观
【2】
A. 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 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 由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 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