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中山站时间2009年2月2日9时25分(北京时间2日12时25分)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冰盖队队长李院生被任命为首任站长。
昆仑站(约)于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目前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根据规划,3至5年后,昆仑站将逐步升级扩建到558.56平方米,成为满足科考人员越冬的常年站。以昆仑站为依托,我国将有计划 地在南极内陆开展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这是我国首次把科考站推进到南极内陆。也是我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
阅读上述材料及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一架飞机从长城站飞往昆仑站,取最短航线的航向应是先向 ,后向 。昆仑站到极点的距离大约是 千米。
(2)两极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宝地,是因为其具有 环境。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3)黄河站比昆仑站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4)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 )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 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
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安徽省淮南市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以北极为对象的地缘政治斗争从此将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 的新奥尔松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
1.A、B、C三个国家中,地跨两洲的是 国(填字母);人口超过1亿的是 国(填字母),其中B国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2.北极地区降水量很少,但仍为湿润地区,这是因为 。
3.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海岸线曲折破碎,这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4.斯匹次卑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向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5.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比中山站快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6.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888千米 B.1230千米 C.2332千米 D.3664千米
7.简要说明北极科考的意义(至少二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9月20日,俄罗斯官方宣称经深海考察结果证实,北极的120万平方公里地区应属俄罗斯所有。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以北极为对象的地缘政治斗争从此将成为国际关系新的组成部分。
材料二: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 的新奥尔松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
1.A、B、C三个国家中,地跨两洲的是 国(填字母);人口超过1亿的是 国(填字母),其中B国人口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2.北极地区降水量很少,但仍为湿润地区,这是因为 。
3.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海岸线曲折破碎,这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4.斯匹次卑根群岛虽然地处高纬,但其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最主要的成因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降水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向作用弱
C.暖流的影响 D.四周被海洋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明显
5.关于北极黄河站、南极中山站(69°22′S,76°23′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黄河站盛行东南风,中山站盛行东北风
B.一年中,黄河站的极昼极夜时间短于中山站的极昼极夜时间
C.黄河站的自转线速度比中山站快
D.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6.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888千米 B.1230千米 C.2332千米 D.3664千米
7.简要说明北极科考的意义(至少二方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