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①为迎风坡,降水丰富
B.②地土层深厚,适合种植
C.③矿区地势低洼
D.城市均沿河分布
(2)乙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甲河没有,其原因是乙河流域( )
A.开山采矿,河流污染严重
B.林地分布少,水土保持作用弱
C.城镇人口多,用水量大
D.近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泥沙沉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南方某市(纬度约21.5°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中间位置买房,楼高42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30米,楼后有一停车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小明爷爷不想买太高的楼层,又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那么小明家最好买( )
A.10楼
B.8楼
C.5楼
D.2楼
(2)小明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个停车位,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
A.甲车位
B.乙车位
C.丙车位
D.丁车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P点的纬度是。
(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图上4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不考虑海拔高低)最大的是。
(3)此时地球上极夜范围是;会宁(105°E)位于新的一天还是旧的一天?。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河流
A. 上游航运条件优越 B. 中下游灌溉意义大
C. 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D. 入海口地区水质好
【2】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部为水电 B. 以火电为主,以水电为辅
C. 以水电为主,以火电为辅 D. 全部为火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线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京津冀地区
A. 2013-2014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B. 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
C. 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D. 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2】在城镇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A. 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 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 第二产业趋向发展重工业 D. 第三产业成为城镇化的主要力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 坡向朝南,纬度低
C. 坡度大,纬度低 D. 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 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 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 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芬兰地理略图,回答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等温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海陆位置
C. 大气环流 D. 洋流分布
【2】【2】图中甲地的主要植被是
A. 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亚寒带针叶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促使其转移的有利条件是 (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 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 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2】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原因是 ( )
A. 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 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 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 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 )
A. 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 B. 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 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 D. 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