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CO2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大小、植物叶面积承数(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成正相关。土填的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2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农田附近大气中CO2的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下图为华北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间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图

(1)据图判断甲乙丙哪个是清晨的曲线,并说出判断理由。

(2)据图描述静风时作物层底层CO2浓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分析作物生长期间(开始生长期,生长旺盛期,成熟后)作物层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说出几种通过改变作物层CO2浓度以提高作物单产的具体措施。

【答案】(1)丙理由:夜晚无光合作用,CO2消耗少,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作物、土壤等释放的CO2很多,清晨是一天中CO2浓度最大的时段,图中丙的浓度最大,所以丙是清晨的CO2浓度曲线。

(2)随着高度的升高,CO2浓度降低。

原因:底层CO2主要来源于土壤的呼吸作用,距距离地面越近,CO2浓度越高;且叶面积系数小,光合作用弱,吸收的CO2少,故CO2浓度高。

(3)作物开始生长期间作物幼小,叶面积系数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CO2浓度较高;生长旺盛期间叶面积系数越来越大,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越来越多,CO2浓度急剧下降直至最低,CO2浓度降低到最低点;庄稼成熟后,叶面积系数逐渐减小,光合作用减小,吸收的CO2越来越少,浓度逐新升高。

(4)合理密植,高低搭配,疏密叶作物间种、套种以增加空气扩欧强度,加速CO2向向问作物层中部输送,提高作物层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土壤较干时要及时灌溉,提高士壤含水量(到30%左右),促进呼吸作用,释释放更多CO2:土壤较湿度时,需及时松土,降低土壤湿度,并增加士壤孔隙度,增强呼吸作用;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増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释放更多的CO2,提高作物层中的CO2浓度。(任答2点得)

【解析】

本题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丙表示清晨的CO2浓度示意图。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晚无光合用,CO2 消耗量比较少,经过作物一夜的呼吸作用,作物、土壤等释放的CO2很多,因此可知清晨是一天中CO2浓度最大的时段,图中丙的浓度最大,所以丙表示的是清晨的CO2浓度曲线。

(2)读图可知静风时作物层底层CO2浓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其浓度是降低的。原因:底层距离地面的距离比较近CO2主要来源于土壤的呼吸作用,因此,距离地面越近,CO2浓度就越高;且底部的叶面积系数小,光合作用弱,吸收的CO2少,故距离地面的近的CO2浓度较高。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开始生长的初期,其幼苗较小且叶片面积比较小,此阶段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的二氧化碳的数量较少,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随着作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生长期即作物生长的强盛期,其叶片面积越来越来大,光合作用越来越强,作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此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到最低点;当农作物成熟后,随着作物叶片的大量的脱落,其叶片面积越来越少,此时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其光合作用也随之逐渐减弱,此时作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也逐渐减少,该阶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

(4)措施:合理控制作物植株的密度,高低植株合理搭配,疏密叶作物间进行套种以增加空气的通透强度,加速CO2向作物层中部输送,提高作物层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当田间的土壤较干时要及时灌溉,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作物的呼吸作用,释释放更多的CO2;土壤湿度较大时,需及时松土,改善蒸发的条件降低土壤湿度,并增加士壤孔隙度,增强呼吸用;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増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释放更多的CO2,提高作物层中的CO2浓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材料二:下左图为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单位:﹪)分布图及右图为西藏南部某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下图为甲地河道辫状水系示意图。

材料四:下图拉萨城区示意图。

(1)描述藏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

(3)拉萨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试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多泥石流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水河位于珠江干流—西江的上游,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之间,流城内水能丰富,为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实施梯级开发。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框架下港珠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全长49.968千米,其中海中桥隧长35.578千米,是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

(1)据图文材料,分析红水河实施梯级开发的原因。

(2)近年来,广东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原料主导型产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聚效应。简述这种转移对边远地区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析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建成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山西能源的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能源的开发必须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该区域有隔离护坝、公路、排水沟等设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排水沟宜建在

A. AB. BC. CD. D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区生态建设初期以生物措施为主B. 该区生态建设末期以工程措施为主

C. 建隔离护坝主要是为了防止飞沙进入河道D. 公路建设与固沙草方格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分析①②两地≥10℃积温差异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1956年、2006年和预测的2056年某国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表示1956年、2006年、2056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分别是

A. 甲、乙、丙B. 丙、乙、甲

C. 乙、甲、丙D. 丙、甲、乙

2根据图示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增加就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 晚婚晚育,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C. 依法管理,防止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D. 鼓励生育,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势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农业将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图为农业物联网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农业物联网的使用,可以

①消除农业污染 

②实时远程监控 

③增加作物熟制 

④提高劳动效率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

2随着农业物联网的使用,影响力明显增强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 水源B. 劳动力C. 交通D. 科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点。

(2)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______。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____度之间来回移动;当地球由A向B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填“南”或“北”)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引起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当太阳由B向C运动时,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当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时,地球可能运动到图中的__________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