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设题,2003~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B. 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 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D. 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2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3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节省”了土地 B. 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 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增产率是增产量与2003年产量之比,通过计算可知粮食、稻谷、小麦的增产率分别为36.9%、27.2%、39. 4%。贡献率为各作物增产量与粮食增产总量之比,计算可知玉米对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

2东北地区适宜玉米和大豆生长,且土地资源丰富,该地进行这种调整的规模可能最大。

3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用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生产相同的粮食需要的种植面积就减少,即相对“节省”了土地,同时高产粮食作物种植又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会导致低产作物种植规模缩小,加剧低产作物的供需矛盾,如大豆大量被玉米取代,会导致大豆更加短缺,所以不能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即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时间长度T为(  )
A.1太阳日
B.1恒星日
C.1回归年
D.1恒星年
(2)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温室气体减排是本次会议的热点议题之一.如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题.

(1)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图中各环节最直接的影响是(  )
A.辐射增强
B.辐射增强
C.辐射减弱
D.辐射不变
(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够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
A.白天多云时气温偏低
B.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C.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D.近海气温日变化小于内陆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l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经由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远征南极,实施“一船四站”(即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长城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并顺利完成新站选址考察任务,于2017年4月11日返回上海。下图示意此次南极科考航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与昆仑站相比,新站选址

A. 纬度更高 B. 气候更温和 C. 海拔更高 D. 使用寿命更短

2当科考船行驶至威德尔海域(73°S),此时可能见到的是

A. 极昼现象 B. 极夜现象 C. 极光现象 D. 盛行东北风

3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弗里曼特尔港遇到的困难最可能是

A. 台风天气 B. 风大浪高 C. 食物短缺 D. 高寒缺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首都巴黎为了解决市区人口过于集中造成的城市化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其东郊建设马恩河谷新城(下图)。该新城的I、Ⅱ、Ⅲ、Ⅳ四个分区依次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殊职能,分工明确。

(1)马恩河谷新城沿分布,形成城市优先发展轴,又被分隔,形成串珠状不连续的布局形态,既有利于加强,又可缓解
(2)马恩河谷新城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分区的服务(填“等级”、“范围”或“种类”)。
(3)1992年,占地2000公顷的迪斯尼乐园在马恩河吞新城内建成,其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回答下列各题。
(1)若在该水库旁建一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风力减小
B.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C.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地垒
C.断层
D.断崖
(2)关于甲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B.甲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C.甲处河流是向北的内流河
D.甲处河流隶属于长江水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东部某城市正在研究打造多条贯穿城市的“通风廊道”,引导城外凉爽、干净的空气流入城市中心。廊道包括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主要由该市的知名公园和大片绿地组成一级通风廊道。下图为计划中的五条通风廊道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廊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有公园与绿地分布的限制
B.城市主导风向
C.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
D.楼层高度变化决定
(2)通风廊道在改变城市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是( )
①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 ②减轻雾霾污染程度
③利于城市住宅区开发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对通风廊道所经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是( )
A.严格控制建筑规模,逐步打通阻碍廊道连通的关键节点
B.拆除一切建筑物,置换建筑用地为绿化用地保证廊道畅通
C.大力修建城市的林荫大道,提高绿化面积与交通用地面积
D.开挖河湖池沼,增加城市湿地的面积,扩建人工景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