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A.【选修2——海洋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示意渤海湾区域海岸线迁移。
材料二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1)渤海沿岸天津市每年春季是咸潮入侵的高发期,说明其原因。(7分)
(2)分析图示海岸类型及成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开发海岸带的具体措施。(8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贯穿全境,与四川省南坪县接壤,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长5000米,宽500米。泥石流涌入县城,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材料二 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7分)
(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海域洋流名称并分析该洋流对海域石油污染的影响。(7分)
(2)分析本次石油泄露造成巨大灾害损失的原因。(8分)
A.(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河流处于枯水期(3分),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大;(2分)河流入海口水位低。(2分)
(2)淤泥质海岸(2分) 河流携带入海泥沙在潮流和波浪顶托作用下不断沉积而成(2分) 措施: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养殖业;合理发展海盐业(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B.(1)自然条件:位于板块边界处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岩体破碎,松散物质多;县城周边山体松动、断层发育;高山峡谷地貌,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降水丰富,持续的特大暴雨成为泥石流爆发的触发条件。(任答2点以上4分)人为条件: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3分)
(2)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每点2分,共8分)
C.(1)墨西哥湾暖流(3分) 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其他污染范围。(4分)
(2)墨西哥湾海底蕴藏丰富石油资源,起火爆炸后,泄露石油多;漏油地点在海底1600米深处,防堵作业难度大;海湾封闭,污染净化速度较慢;墨西哥湾沿岸人口城市多,经济发达,受灾损失大。(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卷)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A.【选修2——海洋地理】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洋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初级生产者,生产碳、磷基本营养元素的能力。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的饵料之丰寡,进而决定某海域的海产品产量之高低。读“中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A附近海洋初级生产力较强的原因。(9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人民网2011年1月4日电 据来自波哥大的消息,哥伦比亚南部的加莱拉斯火山(1.2°N;77.3°W)于星期六当地时间下午7点43分开始喷发,当局宣布那里处于红色警戒状态,已疏散8000多居民。加莱拉斯火山位于南部纳里尼奥省,是哥伦比亚较为活跃的火山之一,去年曾经喷发10 次。
材料二 加莱拉斯火山位置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加莱拉斯火山的活动特点并分析其成因。(7分)
(2)火山喷发会带来那些危害,你建议采取那些有效减灾防灾措施?(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 2010年3月21日至22日,一次强沙尘天气侵扰我国,使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偏北地区、甘肃中西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强沙尘暴。
材料二 图为“2010年3月21日至22日全国沙尘落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概述沙尘落区空间分布及其强度分布特点。(6分)
(2)简述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福建省永安一中高三高考模拟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地理选做题(15分)
A.【选修2——海洋地理】
图示意台湾岛及周边海域地形分布,据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红树林海岸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其成因。(6分)
(2)比较台湾东西两岸港口数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是西藏泥石流、滑坡次数与各月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
(1)指出西藏泥石流、滑坡次数的时间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为了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9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1)
材料二: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图2)
(I级→IV级,水质由优→差)
(1)据图2,描述②处河流水质随时间变化特点,并说出影响因素(6分)
(2)简述针对A处河流水质全年都比较差的防治措施(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三适应性练习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A.【选修2——海洋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示意渤海湾区域海岸线迁移。
材料二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1)渤海沿岸天津市每年春季是咸潮入侵的高发期,说明其原因。(7分)
(2)分析图示海岸类型及成因,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开发海岸带的具体措施。(8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岷山山脉贯穿全境,与四川省南坪县接壤,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长5000米,宽500米。泥石流涌入县城,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
材料二 舟曲县城泥石流流域图
(1)试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简要分析舟曲地区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7分)
(2)简述该地在防灾减灾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导致约1600米深处漏油,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图为墨西哥湾海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海域洋流名称并分析该洋流对海域石油污染的影响。(7分)
(2)分析本次石油泄露造成巨大灾害损失的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高三5月月考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A、【选修2——海洋地理】
图示意台湾岛周边海域地形分布,据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红树林海岸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其成因。(6分)
(2)简述红树林海岸的开发和利用。(9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椐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我国多涝区(含次多涝区)的分布规律,并分析该区灾情严重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6分)
(2)图中甲地区为多涝区,试对甲地的减灾防灾提出防御措施。(9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图示意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据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次生荒漠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2)为实现我国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福建省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卷)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5分)A.【选修2——海洋地理】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洋中的藻类、浮游生物等初级生产者,生产碳、磷基本营养元素的能力。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的饵料之丰寡,进而决定某海域的海产品产量之高低。读“中国海洋初级生产力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近海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A附近海洋初级生产力较强的原因。(9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人民网2011年1月4日电 据来自波哥大的消息,哥伦比亚南部的加莱拉斯火山(1.2°N;77.3°W)于星期六当地时间下午7点43分开始喷发,当局宣布那里处于红色警戒状态,已疏散8000多居民。加莱拉斯火山位于南部纳里尼奥省,是哥伦比亚较为活跃的火山之一,去年曾经喷发10 次。
材料二 加莱拉斯火山位置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加莱拉斯火山的活动特点并分析其成因。(7分)
(2)火山喷发会带来那些危害,你建议采取那些有效减灾防灾措施?(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 2010年3月21日至22日,一次强沙尘天气侵扰我国,使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偏北地区、甘肃中西部、陕西北部、华北北部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古西部偏北、南疆盆地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强沙尘暴。
材料二 图为“2010年3月21日至22日全国沙尘落区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概述沙尘落区空间分布及其强度分布特点。(6分)
(2)简述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9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