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人口增长阶段划分示意图和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
材料二: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甲图中第_______阶段和第______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均十分缓慢,试分别分析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4分)
(2)从人口增长特征看,乙图中B国处于甲图中第____阶段,A国的人口出生率较______。
(2分)
(3)分析B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而采取的措施。(2分)
(4)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高中地理 必修2 (湖南教育版课标本) 湖南教育版 题型:069
读图“巴黎市区图”和下面的人口变化表,完成下列要求。
(1)近年来,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
(2)在此期间巴黎市区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表1为我国夏半年各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读图和表,完成下面试题。
表1
节气 | 直射点纬度 | 节气 |
夏至 | 23 0 26ˊN | 夏至 |
芒种 | 19 0 31ˊN | 小暑 |
小满 | 15 0 37ˊN | 大暑 |
立夏 | 11 0 43ˊN | 立秋 |
谷雨 | 7 0 45ˊN | 处暑 |
清明 | 3 0 54ˊN | 白露 |
春分 | 0 0 | 秋分 |
该地纬度为
A.3°26ˊN B.10° N C.20° N D.23° 26ˊN
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下列时段与该地出现正午太阳高度频次最大时段吻合最完整的是
A.春分至立夏 B.芒种至小暑 C.小满至夏至 D.小暑至处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面的表和图5-66,完成下列问题。
就业结构变化 经济部门 | 就业人数 | 增减幅度(%) |
农业 | -9662 | -3.6 |
食品加工 | 168 | 2.1 |
纺织 | 2825 | 23.6 |
服装 | 2610 | 52.3 |
汽车工业 | -498 | -14.5 |
机械及仪表 | -582 | -2.5 |
建筑业 | 928 | 2.2 |
服务业 | 2664 | 2.1 |
图5-66
(1)表中所列的各部门,就业人数减少最多的是 。你认为加入WTO以后,对该行业有何影响?
(2)表中所列各部门中,就业人数增加幅度最大的是 ,原因是 。
(3)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汽车和食品工业,最有可能表示汽车的是 ,原因是 。
(4)我国汽车企业有100多家,但全国年产量不及跨国公司一家的年产量,指出我国汽车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应该采取的措施: 。
(5)图中OM点的含义是 ;其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人口增长阶段划分示意图和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
材料二: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甲图中第_______阶段和第______阶段人口增长速度均十分缓慢,试分别分析其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4分)
(2)从人口增长特征看,乙图中B国处于甲图中第____阶段,A国的人口出生率较______。
(2分)
(3)分析B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而采取的措施。(2分)
(4)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