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的最有利区位条件是
A.热量充足 B.劳动力素质高
C.科技发达 D.机械化程度高
不宜在乙区域发展的工业项目是
A.纺织工业? B.机械制造?
C.化学工业? D.农产品加工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冰期较短 B.流量季节变化大
C.多呈放射状 D.流量年际变化大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高三第二次调研联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图,完成23~24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来源:ZXXK]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吉林省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6~8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甲、乙两区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区域,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辽宁省沈阳市2010年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7~9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8.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参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