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雾是指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当气温达到露点温度时(或接近露点),空气里的水汽凝结生成雾。霾,也称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最近,“PM2.5”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1】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 )
A. 扬尘 B. 机动车排放 C. 燃煤 D. 建筑尘
【2】有关雾或霾的特点和影响是( )
A. 霾一般有日变化,雾的日变化不明显
B. 能见度相同的条件下,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为霾,小时为雾
C. 雾使地面水汽不易蒸发,滋润土地,同时又具有保温作用
D. 露点高低主要受凝结核的影响
【答案】
【1】 A
【2】 C
【解析】
【1】根据图可知,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扬尘,达到18.1%,其它可知道的污染源都低于18%,所以选A。
【2】雾、霾均与空气降温有关,气温日变化会影响雾、霾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导致雾、霾形成或导致其消散;在大气的相对湿度大时,容易形成雾,小时为霾;雾也是大气降水的形式之一,云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更明显;露点高低与凝结核无关,据此分析选C。
露点又称露点温度,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在这温度时,凝结的水飘浮在空中称为雾、而沾在固体表面上时则称为露,因而得名露点。
雾是在近地面空气层中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冷却到一定程度,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雾一般有生成、持续、消散三个阶段。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
(1)在北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__________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________;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_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_____________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北向南冬雨率递减 B. 从内陆向沿海冬雨率递减
C. 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D. 自沿海向内陆冬雨率递增
【2】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巴塞罗那的冬雨率与罗马相同
B. 东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高
C. 的黎波里的冬雨率远高于雅典
D. 西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冬雨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 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 ①处和③处B. ①处和②处
C. ②处和③处D. ②处和④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新疆某区域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山前冲积扇绿洲。完成以下问题。
【1】关于该山前冲积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主要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
B. 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
C. 地势特点是南高北低
D.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较大
【2】该山前冲积扇绿洲的分布,体现的是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有(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有(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黑河下游地区水草丰美变成荒漠戈壁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陡坡修筑梯田 B. 工业规模扩大 C. 水库拦截蓄水 D. 全球气候变暖
【2】恢复黑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①下游推广节水农业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上游修建水库储水
④全流域用水量协调管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 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 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题。
【1】乙城位于甲城的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北方向
【2】如果甲城游客在当地时间5时欣赏到了日出景观,则此刻乙城最有可能
A. 阴雨霏霏午已过 B. 万家灯火阑珊处
C. 赤日炎炎似火烧 D. 朝阳蔚海霞满天
【3】有关甲、乙两城叙述正确的
A. 甲、乙两城高温同期、降水不同期
B. 甲、乙两城雨季都在冬季
C. 甲、乙两城沿海都有暖流经过
D. 两地附近都是所在国主要小麦产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