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我国某城市自然河道路堤坝剖面图”,完成以下各题。   


1.据河流剖面可以判断图中城市最有可能是


  1. A.
    乌鲁木齐
  2. B.
    攀枝花
  3. C.
    长沙
  4. D.
    济南

2.路堤结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1. A.
    提高城市河道运输能力
  2. B.
    提高城市的防洪标准
  3. C.
    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4. D.
    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3.确定堤坝和步道高度的主要依据是


  1. A.
    年降水量
  2. B.
    雨季雨量
  3. C.
    河道流量
  4. D.
    河流水位
1. C
2. C
3. D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该河流水位高,河流左侧岸较陡,受侵蚀,可能为湘江自南向北流。所以城市最有能为长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路堤结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利于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增加交通道路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根据图示:确定堤坝和步道高度的主要依据是河流水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部分所属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

(2)甲城市附近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试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3)写出在甲城市汇合的L河和L1河的名称。

(4)写出甲城市简称,并扼要说明该城市形成组团式地域类型的主要自然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部分所属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

(2)写出在甲城市汇合的L河和L1河的名称。

(3)写出甲城市简称,并扼要说明该城市空间形态属于什么类型以及主要自然因素。

(4)下图为“该城市某时刻气压和气温分布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写出P1、P2、P3值的大小关系;判断此时是白昼还是夜晚;并在黑粗线上标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6分)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河段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材料二: A城市水文站的径流统计表

(1)图示河段流域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该河段流域范围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2分)
(2)该河段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具有过渡性特征:其气候方面主要表现为从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过渡,地形方面主要表现为从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过渡。(4分)
(3)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该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针对该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12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图1),并结合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城市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            。(2分)
(2)请说明影响图1中铁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2分)
(3)描述图1所示地区的地势特征?(1分)
(4)在图1中用圆圈标出该河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其发生原因?(3分)
(5)结合图2,简述该地区3—7月可能会遭遇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河北省2010-2011学年高三九月调研考试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大部分所属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_,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2分)

(2)甲城市附近地区,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试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3)写出在甲城市汇合的L河和L1河的名称。(2分)

(4)写出甲城市简称,并扼要说明该城市形成组团式地域类型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