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与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粮食收获时最好的天气是晴天,以便及时晾晒。
材料二:冬小麦播种前,如果有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适宜播种和出苗生长。
(1)左图中①地区,纬度较低,但粮食收获却晚于国内其它地区,请解释原因。
(2)左图中②地区以北已经收获完成、以南地区适宜收获,但该地却为“较适宜收获”,推测发生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结合材料及两图信息,说明你的分析。
(3)分析左图中③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1)该地区纬度较低,10月末仍为生长期。该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夏种较晚,收获较晚。其它地区因纬度高或海拔高,生长期较短,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收获较早。
(2)原因有降水天气出现。适宜收获的天气是晴天,仅为较适宜收获说明可能有阴天或强度不大的降水出现。图示该地区多为适宜播种,符合降水后适宜播种的条件。从两图分析,该地区呈带状分布,符合我国秋冬季节一般降水出现的规律。
(3)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照长、充足,地形平坦厂阔,适宜机械化作业;以黑土为主,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农业粮食种植和收获的差异。
(1)①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纬度较低,但秋季粮食收获却晚于国内其它地区,根据该地的纬度,熟制分析秋季粮食收获却晚于国内其它地区的原因。①地纬度较低,10月末仍为生长期,该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夏种较晚,收获较晚;其它地区因纬度高或海拔高,生长期较短,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收获较早。
(2)依据材料一得知:收获的条件受天气影响的,晴天利于收获。②地纬度不高,且北方纬度较高地区已经收获完成,可以推测②地此时有降水出现,影响了收获的时机。图二显示此时该地为适宜播种期,根据材料可以推断该地为降雨之后。再结合中国锋面雨带的迁移规律解答。根据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此时为秋季,冷空气势力强,冷锋锋面应正位于②地,降水出现在②地;②以北地区位于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故收获完成;②以南地区位于锋前,为晴天,适宜收获。
(3)此题考查影响③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③地为我国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热水充足;地处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土壤以肥沃黑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众多河流,为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地位于(20°N,30°E),一条大河流经该地,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
【2】下列关于流经该地河流及其流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河流清澈,含沙量较小B. 全年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C. 沿岸多种植棉花D. 一年中有凌汛现象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 a—① B. b—② C. c—③ D. a—②
【2】与河流位置a、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沉积 B. 侵蚀、搬运 C. 沉积、搬运 D. 沉积、侵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变化。下图为我国1990~2009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化轨迹示意图(我国几何中心位36.20°N,104.90°E)。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90~2009年
A.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的东北方向
B.人口重心不断向东南方向移动
C.人口重心移动幅度小于经济重心移动幅度
D.经济重心一直向东南方向移动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90年代经济重心向东部和南部移动幅度大,说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重心南移主要是因为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2004年后,经济重心西移是因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D.2007年后,人口重心西移是因为中西部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1】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 )
A.两大板块B.三大板块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
【2】甲、乙两处的气候类型均为 ( )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丙地,取最短航线应 ( )
A.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C.先向东南,后向东北D.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00年7月,连接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的厄勒海峡跨海工程竣工通车。该工程全长16千米,采用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组合的方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B.保护海洋生物
C.避免破坏景观D.利于海空交通
【2】桥隧结合处未利用萨尔特岛,而是新建人工岛,有利于
A.提高通行速度B.降低施工难度
C.保持水流畅通D.保护萨尔特岛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俄罗斯、印度、英国四国土地利用类型比重图(图A)”和“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图(单位:%)”(图B),回答下题。
【1】图B表示的国家,最可能是图A中的( )
A.甲B.乙C.丙D.丁
【2】甲国耕地比重远低于乙国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面积广大 ②人口密度大于乙国 ③干旱半干旱面积广 ④国土面积小于乙国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此次考察将建立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
回答问题。
【1】泰山站到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310千米B.510千米
C.810千米D.910千米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川发生变化,一般监测南极冰川面积变化情况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A.遥感技术B.雷达监测
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定位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北京时间2019年9月24日19时01分,巴基斯坦杰赫勒姆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10公里。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内部圈层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振动的地方)所在的地球圈层是
A.地幔B.地壳
C.地核D.软流层
【2】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通过固体、液体传播,甲只能通过液体传播
B.乙传到②,波速突然下降
C.甲和乙在经过①后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之间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3】地震发生时,震区人们的感受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4】地震发生时,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33°4'N, 73°08'E )的区时为
A.9月24日22时01分B.9月24日16时01分
C.9月24日15时01分D.9月24日23时0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