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 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福利 C. 文化观念 D. 自然环境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影响。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虚线为我国2012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的敦格铁路(敦煌到格尔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509 km,由此可推知,上图比例尺最接近

A. 1∶30万 B. 1∶30 000万

C. 1∶2 500万 D. 1∶200万

2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 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 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 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

3在四张图幅相同的图纸上分别绘制下列国家政区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A. 澳大利亚 B. 日本 C. 法国 D. 新加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台风形成需要特殊的条件,因此它多形成于

A.0—10N的洋面B.5N—20N的洋面

C.20N—35N的洋面D.40N—55N的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 德国有欧洲陆上十字路口之称。

材料二 北德平原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200300千米,是广大的冰碛平原。以易北河为界,东部由于玉木冰川发育,冰碛地貌较明显,并形成连续长丘,最高点海拔178米;西部受后期流水侵蚀,冰川遗迹不显著,平均海拔50米。

材料三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著名工业区。下图为鲁尔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率状况。

材料四 政府的大力扶持,1998年德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生产大国,是全球风能利用最成功的国家。

1)简述德国交通运输便利性的主要表现。(3)

2)说出北德平原地貌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的外力作用。(4)

3)简述19612000年鲁尔区第二、三产业就业率的变化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3)

4)试例举德国发展风电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受山体阻挡影响 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受地面增温影响 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气压降低 风向偏西 雨势增强 风速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的东南方向、且经度间距离较近的是

A、 B、 C、 D、

【2】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所在的方格 B、所在的方格 C、所在的方格 D、所在的方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