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m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述C地粮食生产的特点,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4)D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请依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下图,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答案】(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地降水量大。原因:A地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响更大;地处山地迎风坡(或者B地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地处山地背风坡)。

(2)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等。

(3) 不合理。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

(4)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农作区需要较多劳动力,又会造成新一轮的过度垦牧。

【解析】(1)图示辽东半岛,由图示降水量变化可知,该地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地降水量大原因与地形、距海远近有关:A地距海更近,受海洋的影响更大B地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A地处长白山的东侧,是山地迎风坡,地形雨更多,B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2)C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基地,农业的生产特点指经营方式、商品率、机械化程度等国营大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C地形成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平原面积广大,利于耕作;黑土肥沃;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

(3) 由资料可知,该地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秸杆主要作为燃料使用,无法做到有机质还田,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污染环境;秸秆自然腐烂所需时间长,资源浪费严重且秸秆作饲料、肥料比重较小,不利于生态农业发展

(4)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地处农牧交错带位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加剧荒漠化发展;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的更干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农作区需要较多劳动力,导致人口增加又会造成新一轮的过度垦牧。

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差异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图示辽东半岛,由图示降水量变化可知,该地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A地降水量大原因与地形、距海远近有关C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基地,农业的生产特点指经营方式、商品率、机械化程度等;C地形成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是从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方面分析该地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作为燃料使用,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污染环境;秸秆自然腐烂所需时间长,资源浪费严重,不利于生态农业发展。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地处农牧交错带位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过度开垦加剧荒漠化发展,最终环境的导致的恶性发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温尼伯与温哥华1月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简述在圣劳伦斯河上游建设大坝后下游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下图为加拿大传统民居。

(3)简述该民居的主要特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单位:m),完成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 __。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 _。

(2)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__ __。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

C.200 m≤H<300 m D.100 m<H≤300 m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中D处小船的是__ __山顶。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 __支流。

(5)若想在河流的干流上修建一座水库,坝顶海拔高度为100米,请你用“‖”在图上标出该水库理想的坝址。

(6)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80~2005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 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

①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④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斑点湖(49.1°N ,119.5°W)位于美加交界处附近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湖面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湖水中富含硫酸镁、钙、钠硫酸盐等不同矿物。右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推论正确的是( )

A. 地壳运动活跃,矿物品种多样 B. 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

C. 地势低洼,大量雨水汇集 D. 喀斯特作用强烈,钙化作用沉积

2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底微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 B. 湖底高低起伏,水体面积温度不同

C. 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 D. 湖水矿物质种类多,含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日,陕西榆林市某路段出现一条“3D”斑马线,通过黑白灰三种色块搭配,呈现出立体效果。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设置意在

A. 美化城市道路,防止司机审美疲劳

B. 合理配置道路系统,减少交通拥堵

C. 方便提醒有色差的行人,安全通过

D. 提醒司机提前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

2黑白灰三色块立体交通标识不宜设置在

A. 中心商务区附近 B. 高速公路上

C. 铁路与街道交会附近 D. 公共汽车站附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构成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 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 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 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21980~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

A. 农业 B. 工业 C. 商业 D. 旅游业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人口数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 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 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 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2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A. 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 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 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 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3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 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 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 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我国某市),回答下面小题。

1该市城市建设对市中心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地下水位的下降 B. 径流总量减少 C. 蒸发量增加 D. 降水量减少

2要减少该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 扩大城市的规模 C. 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 推广使用渗水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