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 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空间环境的大小

C. 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结果也不相同

D. 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很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和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以提高,但不能无限提高的,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资源,B错误;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大不相同,C正确;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A、B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促使A、B海域成为世界优良渔场的洋流分别是,A海域位于 洋流和 洋流交汇处,B海域受离岸的 风吹拂,形成 ,洋流名称是

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比较A、B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的异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对我国南沙群岛进行了考察,并观测绘制了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2

A. 南沙群岛白昼逐渐变长

B. 台湾各地正午影长变短

C. 南海地区盛行偏北风

D. 舟山群岛从梅雨期过渡到伏旱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A.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岩石形成早晚的判断,正确的是

A.G晚于B B.A早于D C.B晚于D D.C早于F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F层

B.A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风

D.如果该地有石油,则应该在地向下打井开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双选)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15亿人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平衡是某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水量收入与水量支出之差,等于储水变化量收入大于支出为正值,收入小于支出为负值,收入等于支出为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峡库区流量收支时间变化图

【1】三峡库区水位基本不变,维持在低水位状态的时段在

A2~5月 B4~7月 C6~9月 D10~12月

【2】三峡水库对鄱阳湖补水的时段在

A4~7月 B7~10月 C10~12月 D12月~次年4月

【3】每年都要将三峡水库的库容腾空水位由175米降至145米的主要目的是

A增大水库调蓄洪水能力 B增大库区水面保障生物繁殖

C冲刷沉积于水库的淤泥 D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中国人更换手机的频率为8~12个月,这些被废弃的手机中,回收率却不到1%。除了塑料和电解液之外,手机中还含有铜、铝、钗、锡、铅、汞、金、银等多种金属;大部分手机里对环境可能有害的物质至少有20种,一块电池的锡含量能污染6万升水,可以满足一个人一生的饮用量。

分析我国废弃手机增长的原因,简述废弃手机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黄河流域沿某纬线的局部地区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地形区为_____________;B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

(2)黄河流经A地形区时,河水与河流两侧地下水的关系是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

(3)试从生态环境的角度简要说明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主要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