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该市城市化水平将达85%。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对该市地理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有( )
①生物多样性下降 ②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③地下水水位可能下降 ④城市热岛环流影响范围扩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0年至2030年间,该市逐渐由人口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主要原因为( )
A. 环境人口容量上升 B.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C. 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D.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 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独龙江在云南西北部的高黎贡山与担当力卡山之间奔流,继而而进入缅甸,汇成伊洛瓦底江。那里森林静谧。云雾缭绕,众多珍稀的动植物栖息于此。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独龙江流域云雾缭绕的主要原因是( )
A.受西南季风的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山前迎风坡
C.地势北高南低,有利于东南季风的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2】独龙江流域成为我国众多珍惜动植物栖息地,物种极其丰富,下列对其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灾害多发
②位于中低纬度,水热条件丰富
③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④河谷到山顶的海拔高差大,生物垂直分异显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轮船从1月20日12时起(区时),经过5分钟时间越过1800经线,这时,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船上船员发现此时为1月19日12时5分
B. 船上船员发现此时为1月20日12时5分
C. 船上船员发现此时为1月21日12时5分
D. 船上船员发现此时为1月21日11时5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BC线为晨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A地气压中心形成
B. M处北风凛冽
C. N处连续性阴雨即将结束
D. M处气压高于N处
【2】若图中D地1小时后气温开始明显上升,其原因是( )
A. 即将受暖空气影响 B. 天气转晴
C. 太阳高度增大 D. 云层保温作用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渭河某河段干流河漫滩颗粒物平均半径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月份中渭河输沙量最大的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流流向是从东向西流
B.甲河段沉积速度大于乙河段
C.支流坡度大于干流坡度
D.①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干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汉代《盐铁论·水旱》中说道:“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材料说明汉代
A.农民具有少劳作也必须多收获的意识
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灌钢技术加速了铁农具的推广普及
D.铁农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2】关于A、B两国正确的说法是( )
A.A、B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的历史原因是淡水之争
B.A国是以山地为主的国家
C.冬季B国南部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受北部山地的阻挡
D.东南季风的强弱,易使B国造成洪涝或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