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140m B. 120m C. 100m D. 80m
【2】图中河流流向大致是(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南流向东北
C. 西北流向东南 D. 东南流向西北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
读“沙漠地区绿洲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夜晚M地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B. 东北风C. 东南风D. 西北风
【2】造成该地区风向昼夜反向的原因是( )
A. 人类活动差异B. 降水差异
C. 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D. 地势高低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 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分水岭东侧地区比西侧地区
A. 自然带生产量小 B.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C. 河流水量变化大 D. 地形坡度大
【2】图中甲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42mm,其主要原因是该城市
A.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 沿岸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C. 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 D. 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的甲国有“欧洲能源接口”之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的输油(气)管道大多通过该国进入欧洲。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沿海地区以园艺业(柑桔、油橄榄、蔬菜等)为主,而中、东部内陆以放牧业为主。横跨亚、欧两洲的A市是甲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人口约1350万,最近连接欧亚两洲的海底隧道刚刚开通。
(1)描述x半岛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甲国农业生产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3)说明A市修建海底隧道面临困难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6·全国乙文综,42)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下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 下图是“我国厦—漳—泉(厦门、漳州、泉州)区域旅游景区与重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现有旅游线路L1(厦门—马洋漂流—温泉度假村—野山谷生态乐园—厦门)和旅游线路L2(厦门—鼓浪屿—清源山—大地土楼群—厦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生态旅游景区总体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旅游线路L1的主题是________,线路L2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厦—漳—泉西部土楼群发展旅游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荣幸地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桂林山水甲天上,国家名片上怎么能少了这“天下第一”的风景呢?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闻名于世。构成山体的岩石种类为 ( )
A. 大理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石英岩
【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当地景观的真实写照。形成这类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沉积,B. 风化侵蚀C. 褶皱隆起D. 断裂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图乙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区域因素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甲地 | 乙地 | ||
地理位置 | |||
地形 | |||
气候 | |||
河流 |
(3)比较甲、乙两地区有利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 | 相同点 | 不同点 | |
甲地 | 乙地 | ||
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