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A.b B.C C.d D.e

【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答案】

【1】B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故其对趾点的水半球极点应为(38°S,180°),结合图示的海陆分布判断,结合图中b、c、d、e所处的海陆位置,可判断出c点为水半球的极点。水半球的极点应位于南太平洋,故选B。

【2】陆半球的极点位于0°经线,可推断出陆半球在赤道上的范围为90°W~0°~90°E,结合西半球的经度范围,可确定出B为正确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震波应是

A.无法判断 B.纵横波 C.纵波 D.横波

【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17千米处 B.5千米 C.2900千米处 D.33千米处

【3】该地地形最有可能是

A.海岸山脉 B.内陆高原 C.海盆 D.海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太阳辐射 B. 重力能

C. 潮汐能 D.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地比地________。

(3)图中两处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苏州园林的太湖石是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B. 岩浆作用C. 流水侵蚀作用D. 变质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产在蚌类等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珍珠贝生活的水域水质清洁,透明度不低于2米,水温在15~30度之间,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材料二 甲国因盛产天然海水珍珠而久负盛名。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采珠业曾经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2007年该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珍珠会议,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重振该国的珍珠产业。

材料三 甲国从60年代开始凭借油气资源的出口,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石油使我们一夜之间从骑骆驼变为开凯迪拉克……我们还能退回到骆驼时代吗?忘记石油吧,我们可做的事情非常多。”

(1)根据图文材料提供信息,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甲国海域盛产天然海水珍珠的有利条件。

(2)对重振该国的珍珠产业提出你的建议。

(3)“忘记石油吧”——从甲国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

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

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

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方向

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

【2】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 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低碳旅游是一种倡导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览、低碳娱乐、低碳购物的旅游消费活动,而贯穿其中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旅游者的低碳意识。下表为某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概况,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试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分布情况是:(  )

A. 赤道上只有二分日昼夜等长 B.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C.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D. 纬度越低白昼越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