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4为哈尔滨市(纬度大约为45°N)某住宅小区南北两楼分布图,①、②、③示意二分二至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A. 3月21日 B. 6月22日 C. 9月23日 D. 12月22日
【2】
A. 21.5° B. 45° C. 68.5° D. 90°
【答案】
【1】B
【2】B
【解析】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察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图示可知,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时着呢歌舞太阳高度角最大。哈尔滨市纬度大约为45°N,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距离直射点最近时,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也就是夏至日6月22日。答案选B项。
【2】有图示可知③日时,哈尔滨的正午太阳角最小,说明直射点距离最远,应为冬至日,②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介于中间值,所以为二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90°-(45-0)=45°,所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5°,答案选B项。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I just wonder that makes him so excited.
A. why it does B. what he does
C. how it is D. what it i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内蒙古草原的一些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
A. 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 鼠害猖獗
C. 草场的季节变化D. 草场载畜量仍可继续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欧洲各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小于零
B. 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
C. 美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为负数
D.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较高,与其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乙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A. 北京北卧室 B. 福州南卧室 C. 北京南卧室 D. 福州北卧室
【2】
A. 扩大南北楼的楼间距
B. 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
C. 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
D. 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原生铜矿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自然界中原生铜矿化合物可溶于水。
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M地为深水良港,一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分析P地附近地表含铜量高的形成过程。
(2)简析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的原因。
(3)你是否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按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排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丁 | 水运→航空→铁路→公路 |
丙 | 水运→航空→公路→铁路 |
乙 | 航空→公路→铁路→水运 |
甲 | 航空→铁路→公路→水运 |
【1】甲、乙、丙、丁的排序体现出运速由快到慢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四中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好的是( )
A.航空 B.铁路 C.公路 D.水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